马伯庸在清远做分享:“故事比道理更能打动人”

作者 陈立楷 2025-08-18 11:30

8月17日上午,清远市文化馆小剧场内座无虚席,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作家马伯庸携“历史中的大与小”主题分享会亮相,将历史故事与生活趣事交织,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

在马伯庸分享现场,清远市文化馆小剧场座无虚席。清远新华书店供图

在马伯庸分享现场,清远市文化馆小剧场座无虚席。清远新华书店供图

手握《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多部爆款作品,马伯庸此次到访清远自带高人气。今年年中,《长安的荔枝》电视剧、电影先后上映,再度掀起“马伯庸热”,此次分享会也成为不少清远读者、游客近距离感受其创作魅力的难得机会。

作家马伯庸。陈立楷 摄

作家马伯庸。陈立楷 摄

活动现场,他身着简约圆领T恤与垮档裤,全程站着脱稿演讲,台上仅设一张桌子、一瓶饮品,无过多装饰的布置,恰如他实在的讲述风格——以故事与细节直击人心。

当天,不少市民群众现场购买马伯庸的作品。陈立楷 摄

当天,不少市民群众现场购买马伯庸的作品。陈立楷 摄

“枭雄”也有“烟火气” 从细节读懂历史人物

分享会上,马伯庸以自身经历与历史细节为引,带观众窥见历史人物“宏大形象”下的普通人情感。

例如南越王赵佗,在马伯庸的讲述中多了几分乡愁。赵佗是河北正定人,活了103岁。“如果你对数字不敏感的话,我用另外一个方式给你们讲,赵佗是秦始皇派到南越的军官,后来他一直活到了汉武帝,秦皇汉武只有他一个人经历过,特别厉害。”马伯庸说。

马伯庸在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参观时,发现了一片枣树林。当他意识到广东是亚热带气候,本不产枣,就意识到这些枣树的非同一般,后来他翻阅史料才了然:“赵佗是北方人。晚年,他在南越国身边全是当地人,没人懂他说的‘北方大雪’‘河流结冰’。这是他从老家河北移植来的,吃颗枣、闻闻枣香,就当回了趟家。”

“你会发现,枭雄暮年也会陷入到极度孤独,极度寂寞的情况,寂寞到他需要靠枣树来缅怀对家乡的思念,这个人就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我们也能从中读出很多的东西。”他说。

“所以当时领悟到这个之后,我从南越王宫出来,我就发了个朋友圈,我说今天我来南越王宫参观,南越王宫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马伯庸说。

曾是“总裁笔杆子”幽默回应“职场霸凌”

分享会互动环节,有读者好奇马伯庸小说中“职场戏”逼真,是否因自身遭遇过职场霸凌。对此,马伯庸笑着否认,还分享了自己从“一线销售”到“专职写作”的职场经历。

“我2005年上班,第一个岗位是去山东当变压器销售——我是内蒙古人,却滴酒不沾,在山东做销售简直是‘地狱开局’,喝到实在受不了,就申请回总部做市场。”马伯庸说,当时他已开始写小说,“每次出书都送领导一本,后来他们发现‘这小伙子业务一般,但写东西还行’,就总让我写讲稿。”

马伯庸坦言,正是“会写文字”让他在职场中形成独特优势:“我不给自己升职,因为升职要带团队,我只想管好自己;但我懂领导的讲稿风格,他们离不开我,所以职位超然,没人会霸凌我。”

他还透露,小说里的职场故事,也部分源于同事的吐槽:“我离总裁近,大家觉得我嘴严,很多乱七八糟的八卦,很多吐槽都跟我讲,我都能听得见,我都默默记下来,也不跟任何人说,都写到小说里。”

对于读者提及“小说情感线”的问题,马伯庸笑着坦言“这是属于钢铁直男的短板”。“我年轻时给女朋友写鬼故事(笔者注:作品名为《她死在QQ上》),第一章就让她饰演的角色死了。”他说,后来采纳妻子的建议,“不刻意写‘男女之情’,而是把女性角色当成‘有思想、有立场的中性角色’来写,先让人物鲜活,再赋予性别——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有清远观众提问是否有机会就清远本土文化,继续书写岭南文化题材时,马伯庸也做了回应。

“首先这个问题答案特别简单,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我不是先定主题再找资料,而是到处吃、到处玩时突然有灵感,《长安的荔枝》也罢,《食南之徒》也罢,都源于我在广东的经历。”马伯庸说,“只要吃得开心、玩得开心,说不定就会有‘岭南古代三部曲’,一切皆有可能。”

南方+记者 陈立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