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之心”绣出城市美学新画卷|寻美佛山 走读五区①

作者 李晓莉 2025-07-08 16:39

■ 编者按

今年初,佛山市委全会提出,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集绿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空间。不久后,这一重要理念在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具化为路线图与任务书。

这是佛山首次从市委、市政府的层面部署推进城市美学实践,由此揭开了以美学理念重塑城市价值、破解发展瓶颈的突围序幕。半年时间过去,这场“美学革命”进度如何,又在佛山大地上写下哪些美的篇章?即日起,南方+佛山频道联合佛山市城管局推出“寻美佛山 走读五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一条贯穿禅城西部的“迎宾大道”禅港西路悄然蜕变、祖庙商圈等城市门户愈发敞亮……近日,佛山召开环两江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公布城乡环境治理进度。其中,禅城的成绩可圈可点,禅城区上半年累计治理违法建设13.3万平方米,带动社会资本5231万元参与“百企百园”建设,一批城市美学样板陆续焕新。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禅城正以城市美学理念统领城乡品质提升。

从禅港西路的迎宾大道蜕变,到祖庙商圈等地的门户焕新,再到“公园+”的业态创新,通过在城市的方方面面下功夫,禅城正全方位塑造“佛山之心”的独特气质,绣出城市美学的新画卷。

祖庙路重要节点提升项目前后对比图。禅城城管供图。

祖庙路重要节点提升项目前后对比图。禅城城管供图。

城市美学现新样板

今年以来,货运司机陈志强每次驾车驶入禅港西路时,都会发现这里的新变化:绿化带换新妆,路口公园披上了新“外衣”。

“以前觉得这只是条物流通道,现在倒像开进了风景区。”陈志强的感受,正是禅城城市品质能级跃升的一个缩影。

结合“环西江—北江”先行区建设、“敞亮门户”行动等重点工作,聚焦“1个片区+1条道路+7个节点”,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今年全面启动2025年风貌整体提升工作。

作为南庄镇南北向重要通道,禅港西路被列为重点提升对象。该道路全长5.4公里,以门户节点提升为抓手,实施禅港西路罗南隆庆路口节点景观提升,目前已初见成效。禅城同步开展禅港西路沿线绿化修剪、市政设施翻新和照明设施改造提升,预计7月底前完成。届时,一条崭新的“迎宾大道”将亮相,向大众展示禅城新的美学样板。

禅港西路隆庆路口公园提升项目。禅城城管供图。

禅港西路隆庆路口公园提升项目。禅城城管供图。

另一个城市美学样板正在祖庙街道徐徐展开。禅城致力于祖庙路重要节点提升、白燕街花鸟鱼虫市场改造、医院周边环境提质等工作,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白燕街,这条陪伴街坊20多年的老街区正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商户们已暂时搬迁至临时安置点,施工队正对原有铺位进行安全加固和风貌提升。改造后的白燕街将保留原有的市井烟火气,同时引入新业态,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街区。

城市景观将实现大提升。禅城让城市公共空间既展现美学价值,又服务城市发展,为禅城建设“佛山之心”提供有力支撑。

绿美禅城再升级

傍晚时分,垂虹公园的“垂虹别院”咖啡馆座无虚席,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据点。而在数公里外的渔村文化公园,“悦谷文创码头”正“C位出道”,曾经的闲置绿地开启了城市文化新玩法。

垂虹公园里藏着年轻人新的社交据点。佛山市城管部门供图

垂虹公园里藏着年轻人新的社交据点。佛山市城管部门供图

这些均是禅城区从“绿美”迈向“绿富”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禅城区以“绿美禅城”建设为核心,通过创新“公园+”运营模式,激活生态空间经济价值,让城市绿地不仅成为生态空间,更变身经济新引擎。

“公园+”运营实践正在禅城全区铺开。佛山市城管部门供图

“公园+”运营实践正在禅城全区铺开。佛山市城管部门供图

“绿化建设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过去绿化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现在企业也成了重要参与者。”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禅城推动绿化建设从规划蓝图向实景成效加速转化,目前已梳理匹配23个百企百园项目,投资额达5231万元。

在“绿美工厂”建设中,6家企业投入了930万元,改造绿化面积达2.09万平方米。

一系列“公园+”运营实践正在全区铺开,进一步释放生态经济价值。除了渔村文化公园“悦谷文创码头”、垂虹公园“垂虹别院”,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联合区文广旅体部门以及相关镇街,重点推进活力新港公园、澜石记忆公园、青年公园、中山公园运营管理项目,引入文商旅业态,建设集艺术展览、演艺演出等为一体的滨水休闲游憩空间。

禅城的创新探索,不是在公园里简单做加法,而是寻找生态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点。“城市美学不仅是视觉工程,更是系统工程。”一位城市美学专家表示,禅城通过“违建拆除—空间再造—业态升级”链条,将环境治理转化为发展动能。

“绣花功夫”背后的治理智慧

清晨,当阳光洒向祖庙路,“和风巡导队”就开始了一天的巡逻。

祖庙商圈作为热门商圈,游商占道经营、油烟污染等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禅城采取“高位统筹、联动治理、赋能治理、疏堵治理”的“一统三治”商圈治理模式,通过技防人防融合,以及组建“和风巡导队”“醒狮志愿者队伍”等,成功破解游商管理难题,实现商圈“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

祖庙商圈市容管控前后对比图。禅城城管供图。

祖庙商圈市容管控前后对比图。禅城城管供图。

在城市治理这盘大棋局中,无论是祖庙商圈治理难题的解决,还是白燕街花鸟鱼虫市场改造中设临时摆摊疏导点等,均彰显了禅城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背后隐藏的治理智慧。

美学赋能、科技支撑、共建共享成为治理的关键词:美学赋能将美学元素转化为治理符号和治理动能;科技支撑以智慧系统实现“秒级响应”;共建共享理念,则以“百企百园”等,带动社会资本参与。

这种治理智慧正在产生显著成效。数据显示,禅城区上半年带动社会资本5231万元参与“百企百园”建设,禅港西路等一批城市美学样板陆续焕新。

当美学元素与城市功能同步提升,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释放的不仅是环境价值,更是文化自信与发展势能。

禅城这座以“佛山之心”为定位的中心城区,正用最精细的针脚、最鲜活的色彩,绣出一幅“城市客厅”的新图景。

撰文:李晓莉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