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下称“珠江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帮助下,7岁的小深(化名)终于不再被右手反复渗血、溃烂困扰。
两年前,他的右手掌长了“远端型上皮样肉瘤”,做了切除手术及多次放化疗。几个月前,肿瘤复发,并侵犯指骨、掌骨,小深在珠江医院做了肿瘤二次切除。但长期、反复的治疗,为他的右手带来大片组织缺损,长期换药、肉芽创面植皮和腹部埋藏皮瓣等传统修复方法都难以保证兼顾皮肤的外观与功能。
“这属于难愈性创面,往往损伤严重、深及皮下组织、血管与神经,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清创植皮、邻近皮瓣或带蒂皮瓣,但疗程长、感染风险高。”接诊小深的医生、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石胜军介绍,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这类功能区域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手段。
游离皮瓣移植是显微外科技术中的一种高难度手术,将患者自身某一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即皮瓣)完全切取后,移植到另一处缺损区域,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重建血供以维持皮瓣存活。“儿童的血管直径远小于成人,血管吻合难度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皮瓣坏死。”石胜军说。
手术现场。
手术现场。
为此,手术中,石胜军和团队格外小心。在高倍显微镜下,他从小深大腿切取预先设计好的股前外侧皮瓣,分离出直径不足1毫米的血管和神经。随后,他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将右手掌血管与皮瓣的微小血管精密吻合,同步完成血管和神经的对接。
最终,“活”的皮瓣成功覆盖创面。这场手术进行了8个小时。
术后,移植皮瓣血运良好、完全存活。目前,小深的右手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运动。“由于皮瓣颜色和右手接近,且含有肌肉和脂肪,可以让小深的右手看起来很饱满。”石胜军说。
看着儿子的右手终于被健康的皮肤覆盖、恢复了基本正常的外观,小深的母亲终于舒展了紧皱的眉头。
南方+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陈广平 马彦 韩羽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