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刚至,广东云浮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顾问。这场围绕“绿色国际化”与联合国标准落地,富有全球视野与地方智慧的对话,背景是云浮在8月底入选 “联合国可持续城市标准示范区” 综合试点。
作为联合国环境署主编、人居署等十余个机构参编的全球最高标准,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标准(简称 “SUC 标准”)自2018年全球发布以来,已在我国十余个城市或社区开展试点。云浮的突破性意义在于,成为了首个在城市、社区、产业三个层面综合开展示范建设的试点城市。
一个是被称作湾区“后花园”、广东“大西关”的青春之城,一个是当前全球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最高标准,二者如何深度契合?
这是一次双向赋能的选择,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验。
毫无疑问,联合国标准的青睐与国际资源的加持,为云浮的“绿色国际化” 装上了强劲引擎。云浮所面对的,既是将国际标准本土化落地的挑战,更是向世界输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云浮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的机遇。
绿色国际化的雄心和底气
向东,紧邻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粤港澳大湾区;向西,贯通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连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云浮市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广东对接RCEP的绿色国际化城市。这不是空想,而是深植于全局战略与本地实际的清醒部署。
“绿色国际化”,云浮手里有哪些牌?
岭南祖地、六祖故里、中国禅都、中国石都、东方硫都、西江明珠、中国肉桂之乡、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中国竹蒸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云浮“多元”交融,古老又青春、沉稳又昂扬,塑造出善德务实的城市品格,构成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修炼出人文、生态、区位、资源等四大优势。
坐拥资源,更要拥有驾驭资源的本事。云浮规划的绿色国际化城市,不是追求高楼大厦的国际化,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国际化——突出绿色底色的国际化、特色文化的国际化、优势产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国际化、生活品质的国际化。
支撑这一愿景的,是一组厚实的“逆袭”数据:
经济指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等连续3年排在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大幅提升。2025年云浮市获得第七届“法治政府奖”,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刷新了历史最好成绩,首次迈进全省第二档,走在粤东西北地市前列;2021年到2024年,市场主体数量从12万户提升到19万户,全社会用电量从85亿度提升到121亿度,总量增长了42.3%。
单项冠军涌现。打造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8家;造就了粤东西北唯一一家全国500强企业——温氏集团、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广东微容科技,以及3家上市公司;上榜“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8家,居粤北片区首位。
发展的后劲十足。手握百亿级项目7个、50亿—100亿项目11个,全力打造绿色建材、金属智造、现代农业3个千亿产业集群;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开辟了高水平开放的新赛道新空间。
潜力活力被改革激发。“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镇域经济改革、市级融媒改革、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试点等成果经验获全国推广。
民生成果可感可及。全面解决了20多年未解决的水管问题,打通城区“断头路”30多条,全市973个行政村年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7万元以上,并可持续发展;2024年“粤平安”指数排全省第2,社会满意度排在全省第8位。
从“东融西联”的路径选择,到“绿色国际化”的定位升维,云浮以数十年实践印证:短板,就是潜力之板。以“反弹琵琶”之姿重塑区域动力,云浮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发展答卷。
前年,云浮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如今,它更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城市标准实施以来,首个在城市、社区、产业三个层面同步开展示范的综合试点。
一套发展组合拳之下,“云浮是个好地方”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更成为可感可及的现实,也为承接联合国综合试点奠定了坚实根基。
城市“绿”动,有了国际“标尺”
“云浮市文化、产业资源丰富,高度重视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在广东省第一个提出了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的明确目标和战略部署,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众多领域开展了不懈创新和实践、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部分实践已值得全球城市去学习借鉴。”
联合国 SUC 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阿拉伯・浩巴拉的评价,道出了云浮入选试点的核心逻辑——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云浮不仅“做了”,更做得“有成果”。
作为东融西接的未来之城,云浮立志打造建设成为链接广东和RCEP、“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绿色国际化城市,恰恰契合了联合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城市理念。
作为全球城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最高标准,SUC标准的评价体系涵盖安全经济、交通便利、文化遗产、资源效率、城市韧性等9大城市维度和7大社区维度,旨在为全球城市提供科学、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此前SUC标准已在深圳盐田、浙江衢州等十余个试点,部分试点已取得重大成效。
云浮试点,突破性在于“综合”二字——首次尝试在“城市建设、产业集聚、社区发展”三大层面协同推进SUC标准的全面落地与本土化创新。这样的探索,使云浮不仅展示生态本底的独特优势,也直面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等现实挑战,回应着全球中小城市的共同困境与关切。
SUC项目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李响充满期待:云浮有望未来两年实现多项重大引领性突破,在“绿色创新”和“深度国际化”两个领域打造全省新标杆。
云浮的回应同样自信:要在两年内“见成效、成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云浮经验”。
从城乡“未来社区”的构建,到绿色新兴产业的布局,再到对接“一带一路”和RCEP的国际合作平台,云浮的这种雄心,既是地方自我定位的跃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地方实践的一次国际化表达。
这意味着,云浮将不再只是珠三角西缘的一颗“绿色明珠”,而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处实验场、一扇新窗口。它所面对的,不仅是地方治理的难题,更是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实现代际公平的共同命题,这无疑给云浮“绿色国际化”装上了“联合国引擎”。
联合国标准“落地”,要答什么题?
当被赋予“首个综合试点”的身份,云浮的每一步探索都需“对标国际、立足本土”。围绕城市、社区、产业三大层面,她正以“解题者”的姿态,将联合国标准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换句话说,云浮的未来,被期待成为一个多元交流、共建共创的舞台。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人口老龄化与宜居设计如何兼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如何衔接?
这些考题,没有现成答案。这也正是云浮的价值所在:它不是在走一条熟路,而是一条为同类城市探路的“新路”,既关乎自身的城市品质,更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借鉴。
联合国国际老龄组织国际专家委员会主席劳里·拜斯指出,云浮应以“共创”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将经济发展和文化相融合,更加注重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充分考虑老、中、青等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将更多社会力量汇聚其中,构建绿色、宜居、健康、全龄友好的未来城市。
挑战与机遇并存,空间广阔,大有作为。正如浩巴拉建议,云浮要向哥本哈根、新加坡借鉴城市管理,与吉隆坡、开罗等对话可持续社区建设。这些国际交流不仅是学习,更是共建、共享的过程。
为了确保云浮市未来几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乃至超越国际基准,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联合国SUC项目管理委员会也已表态:将充分发挥优势,提供经验参考,助力云浮市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试点行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颁证仪式上,新兴县正式列入云浮市联合国标准试点“先行示范区”,委员会重点支持其各项率先推进工作。未来,云浮还将陆续细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化指标体系与战略规划,导入国际化管理体系,实施一系列重点任务和行动,构建高水平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平台。
根据计划,11月下旬,云浮市将赴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文化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及联合国主题培训会等系列活动,首次向全球发布云浮试点指标体系、实施方案与战略规划。
或许,从此刻开始,人们谈起云浮,不再只是石材之都或岭南小城,而将与“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紧密相连。在群山与江水之间,云浮把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未来契机。
南方+记者 崔洪铭 王谢思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