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9年办好一个专业,只为让每个中职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9-08 08:30

几天前,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传来好消息: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直播电商服务专业学生团队斩获金奖,实现该赛事“四连冠”。作为指导老师,该校财经商贸系主任彭翔英第一时间与参赛学生分享喜悦。这是她指导学生参赛的第15年,也是她投身职业教育的第19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19年来,彭翔英始终践行这句教育箴言。她深耕电商教育领域,在课程建设、教材研发、标准制定上持续突破,打造精品课程、编写创新教材、参与国家教学标准制定,累计拿下20余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她培育的学生一批批成长为行业中坚,在职业赛道绽放光彩。

“为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她从未改变的追求。

让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

2006年,彭翔英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来到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任教。彼时,电子商务正值行业风口,凭借大学期间参与企业项目运营、独立打理3家电商商铺并取得亮眼数据的经历,彭翔英若想进入企业从事电商工作,薪资待遇会更好。

“我外婆和舅舅都是乡村教师,他们让我觉得教师是一份有价值的职业。”毕业后,彭翔英的同学多选择去企业,而她坚定走上三尺讲台。

可真正任教后,彭翔英才发现挑战重重:学校刚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仅6名教师且分别来自计算机、市场营销等领域,缺乏专业对口师资。作为首位电商科班出身的教师,她扛起了开拓专业、搭建教学体系的重任,“怎么培养人才、建设课程?我没经验,只能和同事边做边摸索”。

不过,大学期间参与企业项目、运营电商商铺的经历为她提供了思路——让学生在真实运营场景中学习技能。成为教师后一段时间里,她仍运营着电商店铺,用作教学平台。

到制造业强市佛山,她又想把本地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于是用“笨办法”主动找企业:当时“陶瓷马赛克”电商热销,她在购物平台搜到销量第一的企业就在佛山,便主动联系争取实训机会。

一个月里,彭翔英扎根企业一线,轮训所有岗位、参与项目运营。凭借这份踏实与专业,她赢得了信任——企业不仅将部分业务交由学校团队承接,还派员工走进校园授课,实现了“企业资源进校园”的突破。

此后,她逐步摸索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建人才库,让学生在校接触行业前沿、参与真实项目。如今,该校电商相关专业合作企业超百家,形成“企业进校园、学生进企业、导师进课堂”的多元合作形式。

将专业建设为全国标杆

除了把学校的专业群建好,彭翔英还把视野放宽到了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大不如前”。对此,彭翔英清醒判断:“不是专业不行了,而是行业越来越成熟,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在她看来,电商行业人才需求早已迭代:早期会开店就能上岗,但2008年后平台成熟,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需要“懂设计、善营销、能统筹” 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电商学生就业难”的核心,是传统单一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对“懂电商+懂产品+懂市场”综合人才的需求。

为此,她推动原有电子商务专业转型升级,构建起包含直播电商服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专业群,形成“多专业协同、全链条培养”的格局,让人才培养更贴合行业需求。

办好专业,关键还在于怎么教。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要不断更新。”彭翔英深知,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同步。她带领团队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持续深耕,一步步梳理、打磨、迭代教学模式。

在教材研发上,她主编《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7部国家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均采用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设计。即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主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理解岗位需求。“我们每年都会更新教材,把最新的企业项目转化为课堂任务。” 彭翔英说。

在课程与资源建设上,她主持建设《直播运营实务》等3门在线精品课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模块32个、微课资源200余节。这些课程将“电商直播话术设计”“智能仓储调度”等复杂技能拆解为可视化教学单元,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让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共享。目前,这些资源已被全国近2000所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采用。

做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老师,我最自豪的是看到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迷茫,一步步找到方向,毕业时能自信地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彭翔英说,作为老师自己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打好基础。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对未来往往缺乏清晰规划。加之以往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不少学生入学时带着“自卑”心理。为了帮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每年开学季,彭翔英都会给新生上“第一课”。她细致讲解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内容与优势,告诉学生“中职与普高只是不同的赛道,在职业赛道上同样能跑出精彩。”

到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后,也有人问过彭翔英,中职的学生是不是很难教?她回应:“很多学生只是文化课成绩不够突出,但他们动手能力强、敢闯敢试,只要找对培养方法,能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也因此,她对新入职青年教师有个核心要求:从内心喜欢、认可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彭翔英还创新探索出“技能竞赛+社团实践+思政教育”三维育人路径。她主持创办的“南信创赢e购”社团,累计开展助农直播200余场,带动四川大凉山、云浮安塘、肇庆江川等地农产品销售额超300万元,形成“专业实践反哺乡村振兴”的特色,促进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找到个人价值与自我认可。

这份用心也换来了丰硕成果:19年来,该校电子商务方向90%以上学生进入企业从事电商相关岗位。其中,有人进入唯品会、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网购平台;也有人扎根地方中小企业,用专业技能助力区域电商发展;还有人大胆创业,涉足家具、小家电等领域,开展国内与跨境电商业务。

“职业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彭翔英从不限定好学生的模板。她说,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她最大的成绩。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开栏语:

他们立德树人、躬耕教坛;他们启智润心、甘于奉献;他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在广东教育强省建设进程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担当书写教育奋进的新篇章。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教育强省 强师先行”系列报道,讲述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故事,展现广东“新强师工程”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专栏报道:教育强省 强师先行

编辑 王露纯 彭正子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