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石文化:当千年传统遇见现代匠心|走读制造美学之城

作者 罗靖瑜;章倩倩;龚名扬;邓浩;钟雨晴 2025-08-31 06:31

企业名称:东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所处镇街:寮步

产业类型:潮玩娱乐

美学体现:攻克了将精密金属零件高度集成于金属基板上的技术难题,成功开创金属拼装玩具的全新领域,并持续推动制造工艺革新与突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文物遗产与非遗技艺通过现代潮玩形式重新诠释,赋予东方美学新生,助力东莞潮玩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张亮眼名片。

小小金属片,撬动潮玩新赛道

20多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一家在东莞为手机生产零配件的企业,可以孕育出一个全球知名的金属潮玩品牌。

然而,“微石文化”做到了。

拼酷单品销量最高的“点翠凤冠”。

拼酷单品销量最高的“点翠凤冠”。

时间回溯到2004年。创始人叶祖峰在东莞成立金属加工厂,专门为一些知名手机厂商生产零配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深耕行业的玩具工程师。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代工利润下滑,叶祖峰萌生了打造玩具品牌的念头。这时他想到,如果拼图可以用金属呈现3D立体效果,将会超越传统的木质、塑质玩具,进而风靡全球。

但跨界创新并非易事。要做一款3D金属拼图,首先要解决一个生产工艺难题:如何将所有的金属零件浓缩到一张或者多张金属片上?

在“世界工厂”多年的生产经验,为他指明了方向。历时四年,团队经历了近万次试验,终于在2009年取得突破——选用0.25至0.3毫米的430不锈钢片和黄铜,同时测试出通过一个零件的扣孔和另一个零件的扣点连接,能够实现零部件之间的固定问题,首款3D金属拼图诞生,成功开创金属拼装玩具的全新领域。

2014年,微石文化推出自主品牌“拼酷”,正式开启了中国金属拼装玩具的新赛道。

拼酷2018年发售的“花轿”。

拼酷2018年发售的“花轿”。

在拼酷的产品系列中,金属成为了讲述故事的新语言。不锈钢材质常用于表现特殊的历史效果,能够精准还原文物历经千年后的斑驳与铜绿,呈现岁月的痕迹;而黄铜则用来还原色泽与质感,多用于制作传统文化中精致的服饰与头饰部件,细腻呈现东方美学韵味。

此外,精益求精的工艺,让拼酷的每一件产品愈发臻于至美——品牌革新性地运用流线蚀印工艺,于金属表面精准蚀刻出典雅的传统纹样,还原出文物般的做旧质感;引入先进的EP着色技术,突破金属模型长期以来的色彩限制,呈现宝蓝与银辉交织的双色效果;首创金属榫卯式滑轨结构,通过折叠卡扣实现顺滑开合,打造出“疏影螺钿”金属折扇。

正如微石文化总经理熊毛所说:“最核心的,是我们在工艺上的优势。”

拼酷的新品“粉黛花轿”在第十五届漫博会上亮相。

拼酷的新品“粉黛花轿”在第十五届漫博会上亮相。

于毫米之间,复刻中式“顶级审美”

在社交平台上,拼酷的“十里红妆·点翠凤冠”正掀起一轮“手工挑战”的热潮。

第一步需穿400颗珠子,再拼接成40朵小花——而这仅是个开端。随后还需拼接繁复的凤凰尾羽,并“批量生产”多只小凤凰,逐一镶嵌于底座每一面。有玩家笑称之为“重复地狱”,即便手巧之人,也需至少20小时才能完成。

拼酷的“点翠凤冠”。

拼酷的“点翠凤冠”。

点翠凤冠是中国古代高贵礼冠,以翠鸟羽毛贴于金属底座,再饰以宝石珍珠,是古代女性身份与美的象征。如何将如此复杂的文物转化为700个可拼装的微型零件,并复刻翠羽独有的流转虹彩?

设计师不仅要捕捉形制,更需解构气韵。他们要从脑海里将具体对象转化为艺术造型,再将其转化为平面设计,并拆解为数百个零件,最终重新组合为立体造型。熊毛提到,“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是无数次设计、研发与打样的循环,才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创新突破。”

技术则是让文物“活”过来的关键。企业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将传统点翠凤冠拆解成237片标准化金属模块。借助误差控制在0.01毫米的激光切割技术,非遗花丝镶嵌技艺首次实现了可量产的工业转化。

而更难的,是重现点翠的独特色彩。团队耗时14个月,专门攻克金属着色工艺。通过18道阳极氧化处理,终于在钛合金基材上成功复刻出翠羽特有的“宝蓝渐变虹彩”。

拼酷的“点翠凤冠”与“醒狮”。

拼酷的“点翠凤冠”与“醒狮”。

以传统文化为基因,正成为拼酷的发展路径。“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最懂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熊毛说,“因此产品紧跟国潮趋势,专注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潮玩产品。这既满足了用户对文化深度的追求,也强化了我们的品牌识别。”

“点翠”系列产品,无一不有着深厚的文物渊源:点翠花轿灵感来自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清代万工轿;喜扇承古礼,提篮绘桃花彩蝶,宫灯承袭雕花技艺,妆奁以宫殿为造型。

拼酷的“点翠花轿”。

拼酷的“点翠花轿”。

苗银冠饰提取飞鱼纹、铜鼓纹等传统纹样,展现苗族文化;千角灯复刻东莞非遗技艺,青花戏冠融合戏曲与青花瓷美学;另有醒狮、菱花镜、银香囊等系列,将中华非遗技艺融入金属拼图方寸之间。

“至今我们已累计开发超2000款产品,获3000多项知识产权,从设计到生产全部由企业自主完成。”熊毛介绍道。

当最后一步完成,将作品与附赠的金属铭牌摆上台面,家便瞬间化作一间私人博物馆。

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手中“活”了过来。冰冷的金属,借由有温度的工艺,讲述着依然鲜活的文化故事。

千角灯复刻东莞非遗。

千角灯复刻东莞非遗。

“指尖”美学,圈粉海外

目前,拼酷3D金属拼图已占据全球市场95%的份额。其醒狮系列在英国年销超10万件,“十里红妆”在日本年售20万套以上,该系列已译成7种语言,销往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破亿。

莞产国潮正以现代设计重塑东方美学,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风”。

2025年6月,巴西“欢朋满粤”岭南文化创新展上拼酷携代表作品亮相。

2025年6月,巴西“欢朋满粤”岭南文化创新展上拼酷携代表作品亮相。

事实上,拼酷的“出海”之路并非从一开始就带着“国潮”的标签。早在2011年,为开拓市场,拼酷选择与美国公司合作,通过获取海外IP授权、开展外贸分销,将自研的金属拼图以贴牌形式包装为“美国产品”,从而进入国际渠道。

如今,拼酷完成了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引领的跨越。这一转变,不仅源于拼酷对东方美学的深入挖掘,更基于对极致工艺的持续追求。

美,本就具有跨越文化的感染力。当古典之美以当代语言重新诠释,便得以打破地域的隔阂,将动人东方意蕴,传递至世界每个角落。

拼酷的产品在巴西“欢朋满粤”岭南文化创新展上受到欢迎。

拼酷的产品在巴西“欢朋满粤”岭南文化创新展上受到欢迎。

拼酷在海外已自发形成玩家社群,成员们积极探讨中国建筑、服饰与历史。“我们致力于通过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潮文化走出国门,把中国潮文化推向新高度。”熊毛认为,东莞潮玩已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搭建起一座连接中西的文化桥梁。

从东莞出发,走向世界。拼酷已成为东莞“制造美学”的鲜明代表——凭借硬核的工业技术,极致的工艺美学,让深厚的文化血脉,在全球市场中强劲跳动。

统筹:靳延明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罗靖瑜 南方+记者 章倩倩

摄影:龚名扬 邓浩

设计:钟雨晴

部分图片来源拼酷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