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早上9时许,还在家中睡觉的定日县居民桑布突然感到床猛烈地晃动了几下,他马上披起一件外套出门避险。余震很多,他往县城广场赶,路上看到不少房子都开裂了。
1月7日,在定日县森嘎村安置点,工作人员在抢修电力线路。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7日,在定日县森嘎村安置点,工作人员在抢修电力线路。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6900人,有3个乡(镇、街道)驻地、27个村。震中所在的措果乡,位于喜马拉雅山系北麓的高原宽谷和盆地,海拔约4200米。截至7日19时,此次地震共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倒塌房屋3609户。
7日10时30分许,多名村民陆续从废墟里被救出
7日10时30分许,多名村民陆续从废墟里被救出
低温严寒天气和高海拔条件,为地震救援带来巨大挑战。7日晚间,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决定将定日6.8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进入一级地震应急响应状态。
到1月8日早上,灾区人民经历了低温难熬的24小时。这24小时里,多支救援力量往震区集结,部队官兵在震中一线开展救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迅速组织调运棉帐篷、棉大衣、棉被、折叠床等22000件中央救灾物资,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截至7日22时,定日县县城及协格尔镇、岗嘎镇、加措乡、绒辖乡、扎西宗乡、长所乡、克玛乡已恢复供电。
不少房屋被震坏
不少房屋被震坏
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希望。天刚亮,又一批救援队伍抵达受灾现场,他们分秒必争只为争夺“黄金救援72小时”。
一觉醒来,村里的房子倒塌
地震发生时,当地不少村民还在床上睡觉。日喀则位于东经88度左右,而北京时间对应的东经120度,理论上日喀则和我国东部地区存在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地震发生的时间,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早上7时。
不少人都是从睡梦中被惊醒的。在定日县的广场上,有些人脚底穿着一双凉拖鞋就跑出楼外了。县城及周边震感十分明显,当地一个超市的监控视频显示,强震将货架上的商品散落一地。
相比定日县城,更靠近震中的措果乡、长所乡、曲洛乡在地震中受灾更为严重,大量房屋倒塌。长所乡嘎布村一村民告诉媒体,该村有多人遇难,都是中年人,还有人被坍塌的房子砸到头、腰,受伤严重。
救援队员集结震区
救援队员集结震区
一位从拉萨赶赴定日的救援人员告诉南方+记者,县城里不少房屋还只是出现了裂缝,越靠近震中区域,所见之处倒塌的房屋就越多。
救援队员告诉记者,定日县农村的居民住房以土结构为主,这类结构的建筑物在抗震性能上相对较差。因为当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当地民房通常会将房顶加厚,房屋倒塌后,更重的房顶压下来,更加不利于居民逃生。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前副所长陆鸣接受中青报采访时介绍,西藏边远高原牧区房屋以生土结构为主,400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几乎不生长树木,当地偏远村镇居民因为取木材困难,使用木头做承重结构的很少,大部分用生土或混合碎石建房。而按照经验,生土结构房屋是框架、砖混、土木等房屋类型中抗倒塌能力最差的一种,一般比土木结构更差。生土属于脆性材料,强度和弹塑性变形小,地震波可以让所有建筑晃动,但脆性差的材料使得房屋更易倒塌。
扛过低温和余震
大量房屋倒塌后,如何将压在里面的人及时救出,如何让逃出来的人有地方住有房吃,成了此次地震救援的关键点。
震区的天气信息显示,1月7日,定日县最低气温-18℃至-14℃。长所乡的一位村民称,当地许多人有幸逃了出来,但是房子塌了,他们跑得急还没来得及拿厚衣服。
高海拔也给救援带来了难度。专家认为,因为地震所处地域的海拔为4000米以上,目前主要依靠西藏本地的救援力量,而非未经高原救援训练的队伍。
对此,卓明信援创始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郝南在此次地震灾情简报中分析称,短期内一线工作人员会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面临紧急的后勤和健康保障需求,应有保障支持和应急方案准备,“强烈建议尽量支持本地社会力量及人员在一线开展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会商研判最新形势,专家表示,从构造上来看此次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构造带,有感余震还会发生。
震中地区示意图
震中地区示意图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截至1月7日18时,定日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50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9次,目前最大余震4.4级,距主震震中约18公里。
定日县县长扎西顿珠介绍,当地已出动包括交通、水利、住建、乡镇及驻村干部等开展救援,同时组织群众安全撤离,以防余震影响。
定日县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一位正在日喀则旅游的游客称,地震发生时,其正在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遭遇强震后车辆剧烈摇晃。为了保障游客及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当地文旅部门宣布珠峰景区于1月7日10时开始暂停对外开放。
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三天,定日县风力较大,夜间气温较低,震区民众需注意防寒保暖和防风。
紧急驰援
1月7日中午,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信息称,西藏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共投入794人、150车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另有427人集结待命。此外,前突力量12人、2车已到达长所乡展开救援。
救援人员搬运物资
救援人员搬运物资
救援队员挺进震中后,7日12时53分许,消防救援人员在长所乡古荣村救出一名男性被困人员,并移交给救护人员。
人民子弟兵也迅速出动。1月7日14时许,西部战区空军派出1架运-20飞机,运送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赶赴西藏定日震区。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接上级命令,按照预案区分3个方向,周密组织挺进灾区抗震。岗嘎边防连出动兵力115人、车辆6台,克服道路损坏困难,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搜救受困群众、修复被毁道路。截至1月7日13时,抢救受伤群众13人,按照计划设置受灾群众安置点,收纳群众近百人。
地震导致道路受损严重,而震中区域又不断有伤者要送往医院。在一处断裂的路面前,民警、武警官兵和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打通救援通道。1月7日中午,西部战区指挥一线救灾部队,第一时间出动直升机,将5名重伤员转运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流动医院也在第一时间向定日县出发,流动医院包括发电车、餐车、手术室、检验室等各项设备,相当于一座县级医院的配置。
7日晚上,太阳落山后,气温逐渐下降,夜晚最低温度可能到零下18摄氏度。赶赴震中的救援人员加紧搬运物资,送进群众安置点。
西藏蓝天救援协调中心主任张东旭告诉南方+记者,7日晚间,他们已经赶到定日县长所乡森噶村,协助当地受灾群众搭建夜晚的抗寒帐篷,让受灾群众温暖度过震后首夜。在他们赶到森噶村前,前来支援的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已经打起了炉灶,让受灾群众吃上了灾后的第一顿热饭。
而另一队从青海前往震中支援的蓝天队员告诉记者,自7日15时许队伍出发时,导航显示他们需要25个小时行驶超过1500公里才能抵达日喀则,“但我们肯定会更快,争取在15个小时左右抵达,我们能等,救援不能等。”
支援震区的物资正源源不断送达,首批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震中区域。7日22时许,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向西藏紧急调拨的首批5800余件棉帐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定日县地震灾区,其余1.6万余件中央救灾物资将于8日陆续运抵灾区。目前,因地震损坏路段已全部抢通。
受损路段均已抢通
受损路段均已抢通
据新华社消息,7日20时30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安置点40顶帐篷被点亮;21时17分,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40顶帐篷也被点亮。夜幕降临,一盏盏灯徐徐亮起。据了解,地震后,西藏一线电力工作人员迅速开展电力应急抢险,截至7日22时,定日县县城及协格尔镇、岗嘎镇、加措乡、绒辖乡、扎西宗乡、长所乡、克玛乡已恢复供电。
8日清晨7时刚过,又一支救援队伍抵达日喀则—中国安能成都基地第一批增援队伍22人,携带生命探测仪、激光位移雷达、单兵图传等救援侦测装备,乘坐大巴车连夜向灾区奔袭,途中还翻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嘉措拉山。救援队员刘羽说,队伍已经抵达指挥部在领取任务, “路途太久,我们现在得想办法把时间抢回来。”
南方+记者 张笛扬 徐勉 曹嫒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