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揭阳城隍庙读懂廉洁文化
揭阳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文脉传承不息,被誉为“海滨邹鲁”,仅揭阳古城内就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城隍庙就是其中之一。
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古城核心位置,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总面积2056平方米,是广东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揭阳城隍庙不仅是潮汕建筑与艺术的宝库,还因其“彰善瘅恶”的宗旨与32副警世对联而远近闻名,至今仍发挥着劝善规过的社会功能,更可从中品读揭阳自古以来的廉洁文化。
履职为民 守护一方安宁
揭阳于南宋绍兴年间重新设县,揭阳当地文化学者告诉记者,古代营建县城,都必须建造三座“标配建筑”,即县衙、学宫与城隍庙,以分别发挥治民、教民、化民的作用。揭阳县重新设立的同时,揭阳县衙、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也应运而生。
经过宋元时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揭阳城隍庙几乎损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亲祭山川”,说“国之所重,莫先庙社”,下诰称“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庇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又大封天下城隍,完善祭祀城隍的制度。《明史·礼志三》载:“洪武二年,礼官言,城隍之祀,莫详其始……乃命加以封爵。”于是下令全国各地建造城隍庙,并封京城城隍为王爵,秩正一品;府城隍为公爵,秩正二品;州城隍为侯爵,秩三品;县城隍为伯爵,秩四品。
在这种风气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时任潮州府揭阳县县丞许德修建了现揭阳城隍庙。在古代民众的信仰世界里,城隍庙地位崇高,揭阳城隍神就相当是“神界”的“揭阳县令”,城隍庙就是城隍神的“县衙”,因此,揭阳城隍庙的“官吏”与“机构”设置非常完备,几乎就是揭阳县衙的翻版,城隍庙内的各位“地方官”都要各司其职,履职为民。
揭阳城隍庙拜亭悬挂着“诰封显佑伯揭阳城隍之神”的牌匾,正殿供奉着城隍神像。揭阳城隍神的正式官爵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民间称为“伯府大人”。从官号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城隍神有检察、奖惩揭阳县辖内人间善恶的职责。
城隍神像两旁站着两位“秘书”,一位掌印,兼理文书;另一位掌令,兼传令之职。殿下站着四位主官,分别为“注福”“注禄”“判官”“彰善”,他们是为了协助城隍履行“彰善瘅恶,护保邦国”的职能而设立,通过判别香客的善恶言行,对应予以福禄或惩罚。
正殿西厢是九位“钱粮爷”,相当是“镇长”,分别管辖揭阳县在城、渔湖、桃山、地美、梅冈、蓝田、霖田、磐溪和官溪九都,负责让全县各地财源广进,五谷丰登。
正殿东厢是“水府三官”“花公花妈”等诸神像。“水府三官”负责“水利局”,掌管降雨与水文,负责让民众丰衣足食。“花公花妈”负责“民政局”,掌管婚姻、生育,负责让民众姻缘美满、子孙满堂、孩童健康。
城隍庙拜亭的东西两厢设置了八个司,相当 “行局”,分别为子孙司、彰善司、考功司、速报司、延寿司、惩恶司、稽查司、迟报司。司内各供奉着八位“司爷”,相当是“局长”,分管 “添丁”“延寿”“彰善”“惩善”“记功”“调查”等各项具体业务。
在古代,揭阳民众非常乐意到揭阳城隍庙请各位“地方官”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裁决”,城隍庙香火鼎盛,“地方官”们可谓“业务繁忙”。
揭阳城隍庙诸神不仅要“履职”,也要“述职”,有“考核制度”。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是潮汕民俗“神上天”之日,民间认为地上诸神在这一日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以及自己的履职情况。述职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初四“神落天”之日,诸神才下界返回各自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彰善瘅恶 警“联”长鸣发人深省
揭阳城隍庙占据着揭阳古城的C位,揭阳学宫、进贤门城楼、百兰山馆、双峰寺、中山路骑楼街等名胜古迹按顺时针方向分列在揭阳城隍庙周围。到揭阳古城游览,城隍庙是必去之地。
揭阳城隍庙也是潮汕传统建筑与文化艺术的宝库。城隍庙主体建筑多为石木承载结构,力学结构严谨,既能抵御地震又能防范台风侵袭。屋脊采用国家级非遗“嵌瓷”技艺,其中“双凤朝牡丹”为潮汕地区嵌瓷作品中的佼佼者。梁架的潮汕金漆木雕构图精妙,刀法高超。
因此,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来到揭阳城隍庙参观游览后,纷纷挥毫泼墨,题匾赋诗,留下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32副对联。这些对联富含哲理,发人深省,旨在规劝民众乃至官员行善除恶,不仅在当地被广为传颂,也让参观者无不触动内心,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进入城隍庙,正门之上悬挂着“城隍庙”巨幅庙额,两侧对联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直白地指出了揭阳城隍庙的文化内核与众多对联的总纲,彰显揭阳人民自古以来的美好祈愿与家国情怀。还有一副对联是:
作事奸邪,任你焚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此副对联非同凡响,对于“奸邪”者而言是一张声讨的檄文,满是无情讥讽,对“正直”者则是一封热情的请帖,透着惺惺相惜,突显了城隍文化对“奸邪”者铁面无私,除恶务尽,对“正直”者不拘礼节,谦爱有加。
城隍庙东西两侧门的匾联写着“你来了么”,“也有今日”,门匾还雕刻着一幅算盘。周围几副对联写道:
“善恶全由己自作,是非算定法难容。”
“隐处也难逃洞鉴,入门各自检平生。”
“进庙来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此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算盘寓意着“人算不如天算”,意思是你只要进了城隍庙,平生的功过是非就难逃洞鉴,计算分明,无法欺瞒。对联不断警醒世人:做个好人,多行善事,才能心安睡稳;如果行事奸邪还敢到城隍庙烧香拜神,那只能让城隍庙诸神对你进行惩罚。
揭阳城隍庙中的警世对联,有的劝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
“善报恶报,迟报速报,总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赏惩善恶因果有报,燮理阴阳判断无差。”
“明阴洞阳谁谓鉴观非赫,彰善瘅恶当知祸福无私。”
有的规劝看轻名利,多修德行,如:
“积金积玉莫如积德,问富问贵即须问心。”
“粗布穿盖转轮原是赤身来,澹饭食餐世界作完空手去。”
“积德累行善终显,弃义背礼恶必亡。”
有的是缅怀忠臣良将,怒斥贪官污吏,如:
“欲知奸佞如何结局,须看忠良到底团圆。”
“彰善惩恶顺天意,扶正压邪合民心。”
“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孽镜悬时还有胆否?
须知我能宽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
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人民自然感念。中国古代的很多神祇都是后人感念忠臣良将而将其神化,由人变“神”。揭阳古城至今保存着纪念孔子的学宫,纪念关羽的关庙,纪念张巡、许远的双忠庙等庙宇,城隍庙也不例外。
揭阳城隍庙“你来了么,也有今日”的匾联,相传为明代天启年间揭阳县令冯元飚所题。冯元飚字尔弢,浙江慈溪人,天启元年(1621年)乡试中举,二年登进士,六年授揭阳县令,累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病剧乞休,永历福王时(1644年)于家乡逝世。
冯元飚任揭阳县令期间多有作为。崇祯元年至三年正月(1628—1630年),海寇屡次犯城,冯元飚临危不惧,与丁忧在家的明代名臣郭之奇团结诸生,募集乡勇,领导城中百姓,英勇奋战,屡败海寇。揭邑绅士提议为冯元飚建生祠,冯元飚谢绝众意,提倡在揭阳学宫后面建韩文公祠,纪念曾经治理潮汕的韩愈,并置蓝田都山埔尾田四十九亩,租谷九十九石二斗,每年除祭祀及完粮、守祠人灯油饭食外,剩余的都用于诸生科举之用。
此外,冯元飚在任期间还修建了韩祠桥、县署后廨、德成堂、君子堂、五贤祠、涵元塔等十多处建筑。他的侧室黄月容曾经帮他办案,为民除害,黄月容去世后,冯元飚将她葬在揭阳名山黄岐山上,并在山上修建侣云寺,黄月容墓一直得到民众祭祀,已经成为县级文保单位。冯元飚本人去世后,揭阳民众非常怀念他,纷纷传说他就任揭阳城隍神,继续护佑揭阳人民。
揭阳城隍庙会每年在正月举办,人们抬着城隍神塑像,连同舞狮队、舞龙队、英歌队、标旗队和锣鼓队等盛大队伍一起巡游全城,所到之处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倾城而出,祈愿阖家安康、合境平安、国泰民安,现已被列为揭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观赏。
南方+记者 林捷勇
视频:陈憧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