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为什么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背后的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音 2024-12-08 22:00
+音 | 为什么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背后的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00:00/06:39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你家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一拿走孩子在玩的手机,他立马开始撒泼打滚,不给手机就不停止哭闹。

如何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个问题正困扰着无数父母。

对于它,儿童精神科专家希米·康在《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给出了答案。

她认为问题核心不在于使不使用,而在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教会孩子适应与电子产品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1

上瘾的真相

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的真相是什么?

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做了一个科学实验:

在小白鼠脑部植入电极,使其触碰笼子中的杠杆,这样可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这种神经化学物质会带来愉悦感。结果小白鼠疯狂撞击杠杆,一天高达7000次。

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会专注于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的行为。

大脑会自然地记住哪些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感,然后渴望更多。

它是人脑奖赏回路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本能。

孩子们在游戏、视频平台上获得快乐,刺激多巴胺分泌,久而久之对电子产品上瘾,这就是青少年电子产品成瘾的真相。

了解了这个真相后,我们就会明白:

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其实是在跟人脑的奖赏机制做对抗,是在跟本能做对抗。

我们怎么可能战胜得了本能呢?

知乎上一位母亲讲述:

没收孩子手机后,一开始他好像确实乖了,但不久便转为偷偷玩,白天借同学手机,晚上通宵在被窝玩,痴迷程度反倒越来越深。

所以,一刀切,很多时候非但没法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新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面对的世界与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有所不同。

网络打破了地域隔阂,提供了与外界沟通、学习丰富知识和见识广阔世界的途径。

完全限制电子产品会让孩子失去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逐渐被世界落下。

02

好习惯是关键

放任孩子玩手机会导致他们沉迷其中,但完全禁止也不可行。

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

希米·康在文中罗列了3个主要方法:

(1)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健康的电子产品使用计划

明确电子产品是“休闲时间”的娱乐。

“休闲时间”就是除洗澡、吃饭、上学、睡觉以外的时候。

先保障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再谈使用电子产品。

你可以罗列一张计划表,把每天的必做事项写上去。

然后告诉孩子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后,才能够去玩手机。

这样的计划,帮助孩子把“日常时间”和“电子时间”区分开来。

明确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它只能是生活的点缀,而绝不能占据生活。

(2)鼓励孩子在客厅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让他单独在卧室使用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父母最好能够在场并和他们一起看。

网络世界充满广告和各类信息,孩子们易受其迷惑和欺骗,例如给游戏大额充值或点击广告上当受骗。

很多家长谈及此类事情时,总是痛斥游戏害人或者骗子可恶,却忽视了缺乏监管是重要原因。

有些父母贪图“方便”,把手机给孩子就说“你去玩吧”,然后就任由孩子发挥,不闻不问。

本身都用心不够,却指望孩子自己“开窍”、辨别是非,这显然不切实际。

(3)养成检查、询问和监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实时和孩子沟通,和孩子讨论他的浏览内容。

虚拟世界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巨大。

2022年,山西太原发生了未成年人聚众斗殴事件,起因是孩子们受暴力游戏影响,想像在网络里一样“快意恩仇”,于是在现实约架。

可现实和虚拟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家长们应该实时关注孩子的认知,不要把塑造孩子价值观的机会交给电子产品和虚拟世界。

通过这3个主要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让电子产品发挥功能,又不贻害自身。

最后想说:

放任和禁止,都是教育上的一种惰怠。

本质上是想着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问题,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儿,我们的任何一点儿偷懒,都可能会得到“惩罚”。

未来,科技会更迅猛,“屏幕时代”的到来是谁都无法阻挡的大趋势。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科技,并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健康成长。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作者:帆书 · 月湖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上帆书,听懂好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张轶凡

录制:廖春燕

编辑 卓佩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