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桥”飞架,“一脚油门”到江门版“诗和远方”|超级工程 跨越向新

作者 叶芷晴 2024-12-10 06:30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正式通车。

从上方俯瞰,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的是江门和珠海,珠江西岸两座经济体量相当、都在4000亿元级别的城市。

但如果把眼光放大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就会发现,这一“超级工程”东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鹤港高速,西接西部沿海高速,横跨珠江口崖门入海口黄茅海海域,在广东省内将形成一条沿海经济大动脉。对于处于“承东启西”位置的江门而言,其旅游资源得以更紧密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相连,促进文旅的繁荣与发展。

当前,江门正围绕“建设岭南侨乡风韵、精彩山水文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带动全市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可以预见,江门将以其独特的农文旅资源,赢得更多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心。

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度假区拥有美丽的滨海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景区供图

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度假区拥有美丽的滨海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景区供图

新机遇

“双通道”让“串门”“遛湾”更便捷

一路通而百业兴。新的“交通脊梁”挺起,意味着新的文旅机遇来临。

“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这一身份,注定了黄茅海跨海通道不止是连接起江门和珠海,更能连接上港澳——两个庞大的文旅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经港珠澳大桥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突破6230万人次,车辆超过1276万辆次。今年国庆假期,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单日车流量首次突破2万辆次,达到2.26万辆次,创下大桥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日趋便利,也带火了湾区各大城市的文旅市场。

而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港澳居民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北上”珠海之后,可以沿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到达江门,畅享江门的美食美景,感受农文旅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把眼光再放宽。江门通过深中通道拉近与深圳机场的距离,再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拉近与珠海机场的距离。若借助两大机场的人流量优势,联手湾区内的兄弟城市,江门可进一步拓展省外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当然,“双通道”带来的文旅机遇,只留给有实力的城市。在当今蓬勃发展且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江门有着显著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如磁石般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数量与日俱增的游客。

作为“宝藏”城市,江门的农文旅资源相当丰富,有着世界文化遗产、滨海、温泉、生态、美食五大优势。尤其是中西交融、山海交汇的开平和台山,让游客乐不思蜀。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赤坎华侨古镇矗立着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台山上下川岛宛如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滨海魅力……开平和台山这两个著名侨乡,“家底”相当厚实。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金波就提到,从农文旅融合的基础而言,“开平—台山”具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越条件和资源禀赋,且区位接近广州和深圳两大文旅消费市场,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可强化与珠江口东岸市场的链接。

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

修“内功”

文旅产业稳步提档升级

大城崛起,智者顺势而为。“双通道”机遇之下,要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唯有开创新局。

这几年,江门拿出做长期主义者的心态,苦练内功、精耕细作,积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在打造优质旅游产品、优化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旅游体验上下功夫、做实事,不断铸造硬实力和好口碑。

产品一直迭代升级。开平碉楼与村落、小鸟天堂、古劳水乡、川岛旅游度假区等老牌IP热度不减,赤坎华侨古镇、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等一批新项目开门迎客,乡村民宿、乡村文创、乡村剧场、田园咖啡、休闲农场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杨兴乐 摄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杨兴乐 摄

服务一直提质增效。江门保利皇冠假日酒店、亚朵酒店、新会希尔顿花园酒店等8家中高端酒店相继营业,恩平山泉湾温泉酒店等多家酒店获评广东省金品级、银品级乡村酒店,江门石涧故事民宿等多家民宿获评广东省金宿级、银宿级乡村民宿。

活动一直层出不穷。茶饮文化周、咖啡文化周等市级文旅品牌越擦越亮,开平大沙捕鱼周、台山四九艺术嘉年华等镇域农文旅活动如火如荼,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良溪村示范展示活动、台山桂水村草坪音乐节等乡村盛事持续“出圈”。

开平市大沙镇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暨2024年捕鱼周启动活动在大沙镇大塘面村举行。 熊毅 摄

开平市大沙镇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暨2024年捕鱼周启动活动在大沙镇大塘面村举行。 熊毅 摄

路线一直精益求精。江门按照“可达性、可游性、完整性”原则,在试点区域内以“大、中、微循环”三个层次策划农文旅游路径。其中大循环紧扣“双通道”机遇,瞄准沈海高速、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三大方向入江主通道,引客入江、留客在江;中循环以“世遗、滨海、温泉、生态、美食”等主题游径为主线,串珠成链、协同发展;微循环以七大特色休闲片区为基础进行细化,形成“小聚集大旅游”的游径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前夕,江门各大旅行社和景区景点也创新策划和推出系列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玩体验。比如新会古兜温泉策划打造集种植、养殖、采摘、研学等实践体验功能于一身的古兜营地,创新玩乐玩法;台山海角城旅游度假中心加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流程,提供台山特色美食,打造浪漫沙滩营地,设置具有“氛围感”的拍照打卡装置。

当前,江门已经做足准备,唱好农文旅新戏,燃旺一城烟火气,与游客“双向奔赴”。

引“流量”

“走出去+请进来”让“朋友圈”再扩容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等”客至不如“引”客来。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江门这些年已经提前布局和作为,“走出去”展示和吆喝,“请进来”游客和项目,推动文旅这坛“好酒”顺着“双通道”香飘万里。

比如,到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开启 “江门小醒狮闯天下”研学交流;在澳门举办“同心同行庆国庆贺回归”江门缤纷日暨文艺汇演;开展“深圳机场江门宣传周”活动。

江门“小醒狮”赴香港交流。江门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江门“小醒狮”赴香港交流。江门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又比如,在社交媒体创新策划推出“心动江门”“穿越深中通道到江门”“电影氛围感中里宝藏小城”等系列宣传,在抖音和小红书总曝光量超5000万;联合南方日报推出“由深入江 好吃到镇”——穿越深中通道探寻江门地道美食宣传栏目。

江门“揾食地图”。区瑞香设计

江门“揾食地图”。区瑞香设计

再比如,举办全省乡村酒店(民宿)投融资对接活动暨江门市文旅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以创建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引起的旅客流动,江门并不打算“独吞”,也无意“单打独斗”。种种迹象表明,除了持续“引流”外,江门还积极以区域协同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融合多地旅游资源的“一程多站式”精品旅游路线。

以黄茅海跨海通道在江门的落脚点台山为例,当地文旅部门深化区域联动,促进互引互通,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等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对接,结合“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工作部署,累计推出12条精品文旅线路。

相关文旅企业也在行动。光是今年以来,春秋国旅就借助“深情有请 幸会新会”2024新会(深圳)文旅招商推介大会、港澳春茗会等活动,在多个湾区城市“刷存在感”,并与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深圳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台山海角城旅游度假中心则积极与珠海等地的旅行社沟通,建立合作渠道,争取引入更多来自香港、澳门和珠海的客源;新会古兜温泉不仅和湾区其他城市以及省外旅行社建立联系,策划跨城多日游路线,还与珠海机场合作,向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推广江门的农文旅资源。

可以说,江门与周边城市的文旅载体和资源,正在协作相拥、持续发力,区域协同发展新图景越来越清晰,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产品类型和层次更加丰富。

在港珠澳大桥及“双通道”等交通工程的加持下,珠江东西两岸的联系还将更加密切,从而带动湾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共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区域格局。

撰文:叶芷晴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