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空间有没有安装应急灯?”
“我们再检查看看消防安全设施是否到位。”
“天气干燥,要注意防静电。”
12月18日,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科执法人员和2名化工专家,来到中山市民众街道埃肯有机硅材料(中山)有限公司(下称“埃肯中山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帮扶。这是中山落实广东省“万名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行动的具体实践。
专家“点对点”帮扶指导企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专家“点对点”帮扶指导企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2022年以来,中山聚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投入700余万元,聘请10名化工专家,形成5支网格化队伍,创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分片网格化专家检查”新模式,积极推动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预防”。
聚焦企业“不会查、不懂管”问题
聘请专家“点对点”帮扶指导
走进埃肯中山公司甲类生产车间,随着车间闸门上升拉开,一道薄薄的水汽喷雾从上方喷淋而下,均匀地洒落在运输车和工作人员身上。“这是车间设置的防静电安全设施,通过自动喷淋水雾,防止因天气干燥而导致放电起火。”埃肯中山公司总经理李明明解释道。
位于民众街道沙仔工业园的埃肯中山公司属于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生产压敏胶、甲基硅树脂等化学品材料,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在厂区,安全专家李子清手拿一沓检测表,上方标注着设施设备、工艺安全、消防安全、基础资料、总图布局等检查类别。根据检查表的细项,专家和执法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工厂生产车间、仓库、有限空间等重点场所,仔细排查安全隐患。
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科科长袁锦添介绍:“市应急管理局平均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聘请10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分为5组、每组2人,每个月对中山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解决企业在日常监管中‘不会查、不懂管’的问题。”
具体而言,网格化专家将对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等检查内容,围绕市应急管理局制定的指导帮扶重点任务,聚焦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每月对片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和滚动复查。
每月对片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和滚动复查。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每月对片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现全覆盖检查和滚动复查。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袁锦添介绍,“这10名专家,4位来自甘肃。甘肃大炼化企业较多,这些专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企业管理经验,掌握宏观层面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另外6名专家出自中山及周边地市,更了解本土企业发展情况。两相结合,就能做到全面覆盖。”
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监管的化工医药企业,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将安排专家进行指导服务,按照时间节点、天气气候,安排每月检查重点,围绕相关国家标准,征求企业意见或宣贯国家政策,实现“指导+帮扶+宣贯”的综合提升效果。此外,中山每季度还将安排专家对中山所有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危化品监管执法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成立危化品安全生产专家库
搭建企业与专家即时沟通的桥梁
今年10月底,中山还成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库,聘请了现场核查、应急救援、安全检查等方面的52名专家人才。12月底,中山市应急管理局还将邀请危化品检查和应急救援领域的省级权威专家,对中山专家库人才、中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专家团队的专业能力。
搭建企业与专家即时沟通的桥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搭建企业与专家即时沟通的桥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此前,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在官网发布专家征集公告,共收到200多名专业人才的报名申请,最终遴选出52名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进入专家库,分别来自中山高校教师、企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及任职于安全评价机构的工程师,涵盖学术理论及一线实操的专业人才。
如何实际运用这一专家库?
袁锦添介绍,专家库人才可用于企业日常安全指导以及对换证企业的现场核查。同时,专家库人才还将应用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专家决策环节,并充实中山应急指挥专家库的人才队伍。
“专家指导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搭建起企业和专家即时沟通的桥梁。”袁锦添说,“在落实‘万名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行动之初,我们就将10位专家的联系号码面向企业全面公布。如果企业在日常运作中遇到安全管理疑问,不仅可以在每月检查时与专家沟通交流,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专家意见。”
在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的同时,中山着力搭建企业答疑解惑新平台,努力做到企业有所需、专家有所应,迅速、及时、准确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让网格化专家对负责片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字准,形成立体化安全风险防御服务体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全面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
埃肯中山公司副总经理孟庆立坦言,“以往公司也会定期聘请安全专家到厂里来做指导,但是一年只有1-2次。现在随时都能向专家咨询疑惑,不仅帮助我们节省了费用,也有效提升了工厂的安全管理水平。”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程晓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