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造血”,中山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成立

作者 林雨萱 2025-04-28 18:39

4月28日,中山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海湾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在南朗街道正式揭牌成立。活动现场,首批海湾社区“合伙人”代表获颁证书。

据悉,该公司由海湾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主导发起,并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法人,通过市场行为盘活社区资源,发挥社区运营最大价值,以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为目标,所得全部利润持续反哺社区、推动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创新。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如何“造血”?资源整合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没想到十几元就能使用这个艾灸仪,不仅舒服还比外面的价格便宜。”在海湾社区居家养老室体验艾灸仪的黄阿姨表示。社区与企业“合伙人”共同打造“海湾社区全龄时代健康管理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性有偿的艾灸理疗等服务,还不定期邀请名医专家坐诊,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海湾社区在南朗街道的“南大门”,成立未满两年,是标准的“年轻社区”。辖区有17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众多,其中“老漂族”(随儿女迁居的父母)、“候鸟式”人群比例达40%。面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社区服务供给的不足,社区社会企业应运而生。

海湾社区居家养老室,老人在体验艾灸仪。

海湾社区居家养老室,老人在体验艾灸仪。

海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甘文兴介绍,作为中山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海湾社区党总支依托“1+3+5+N”的治理模式的良好基础,秉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空间挖掘为路径、以服务增效为目标”,持续探索“1+X+Y”的党建联盟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小生意+大公益”为理念的发展方向发起社区“合伙人”计划。

“我们推出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养老托育、心理疏导等10类服务板块,以‘公益性无偿服务+普惠性低偿服务+专业性有偿服务’的形式,形成各类合伙人——‘党建共建合伙人’ ‘企业合伙人’ ‘学校合伙人’ ‘社会组织合伙人’ ‘独立合伙人’等,跨区域协同延伸服务‘触角’。”甘文兴说,通过分层分类激活社区内外资源,有利于逐步构建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合、商家从单一盈利迈向多元发展、社区治理从资源分散到“精准滴灌”的良性生态循环。

打造“合伙人”生态圈,赋能服务升级

距离居家养老室不远处的海湾社区合和心理咨询室,社区独立“合伙人”王东辉正在开展公益性无偿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二、周三上午,王东辉都会与心理辅导团队在这里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主题读书会、心理健康讲座等项目。

在这里,“人才+企业”双线助力,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除了挖掘优秀企业,居民中的能人、达人外,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山纪念中学学生工作党支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洗车场、生鲜超市等多个团体组织和沿街商铺商业主体也达成了社区“合伙人”共识。

海湾社区合和心理咨询室。

海湾社区合和心理咨询室。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免费理疗、用药指导,携手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普惠性低偿培训课程,联合中山纪念中学学生工作党支部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甘文兴提到,这些都是在社区“合伙人”加持下,围绕“15分钟生活圈”,盘活近3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空间,所开展的多元服务,同时也为社区社会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他表示,在未来,海湾社区将继续围绕资源激活、生态培育、价值转化三大维度,构建“轻运营-强治理-可持续”的“合伙人”模式。海湾社区的实践并非孤例。

目前,中山市已有多个社区通过 “合伙人” 模式激发治理新动能:

三乡镇振华社区引入40家“合伙人”单位,涵盖企业、社会组织及港澳团体,形成“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累计投入30万元开展养老助残、文化融合等服务,公共空间利用率提升60%;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构建三级“合伙人”体系,整合医疗、警务、教育资源,预计2025年链接超40个主体,为街道节约30%以上公共服务经费;石岐街道莲峰社区引入第三方团队出资打造暖蜂驿站,开发“莲峰咖啡”项目,将部分营收注入社区服务基金,并吸引13名特聘人才参与治理。

这些案例与海湾社区共同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治理矩阵,推动中山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跃迁。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通讯员 甘嘉欣

编辑 李姗恒 钟政经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