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突然“咔嗒”一声?当心前叉韧带撕裂→

广州卫健委 2025-04-30 09:37

下楼梯突然腿软?跳绳时膝盖自带“嘎嘣脆”音效?

注意!八成是前叉韧带(ACL)在举黄牌!它像你膝盖里的“叛逆橡皮筋”,平时假装坚强,一过劳就摆烂,秒变“散装零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膝盖戏精”

它到底是怎么“罢工”的?

手术or躺平?

如何康复训练让这条“橡皮筋”变成“钢铁侠”?

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作者:

许一吟、陈丽宜、文佳 广东省中医院 膝骨关节病科、创伤足踝科  护士长/护士

审核专家 :

徐逸生 广东省中医院膝骨关节病科 副主任医师

01

韧带的“职场定位”:

前叉韧带是谁?在哪?管啥用?

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50%以上,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少年人群[1-2]。

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共同组成“X”形,两者组成膝关节内的“十字cp”。深藏于膝盖中央,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3]。

它在膝关节的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膝关节其他结构协同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堪称膝盖里的“关键稳定绳”,使人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和高强度的运动。然而,当身体发生冲撞或运动强度过高时,极易造成前交叉韧带的断裂,一旦前交叉韧带损伤,不仅会造成膝关节的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受限,严重时还可出现膝关节弹响、卡顿、不稳定感,半月板撕裂、软骨磨损风险飙升,甚至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4]。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可分为三级[5]:

  • Ⅰ级(轻度损伤):胶原纤维微断裂<30%,表现为膝关节轻度肿胀、疼痛;

  • Ⅱ级(部分撕裂):30%-70%纤维束断裂,表现为明显肿胀伴活动受限;

  • Ⅲ级(完全撕裂):韧带完全中断,膝关节剧烈疼痛伴膝关节松动、半月板损伤,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需尽快手术治疗。

02

解读ACL损伤的“幕后推手”[6-8]

(1)性别差异: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受伤?

研究表明,女性运动员ACL的损伤率是男性的2-8倍。

① 解剖差异:因女性骨盆较宽,导致膝关节内翻角度更大,韧带承受额外的压力;

② 激素影响:部分研究显示,黄体期和月经期间,女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增加;

③ 神经肌肉因素:女性腿部力量较弱,运动时易引发肌肉过早疲劳同时伴有动态稳定性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病风险;

④ 关节松弛:先天韧带柔韧性过高,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女性更容易有膝过伸、肘外翻。

(2)体质因素:这些特征需谨慎!

① 超重:研究表明,BMI指数≥25kg/㎡,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显著提高,这与体重过高导致ACL压力显著提高有关;

② 旧伤未愈:既往患有膝关节损伤者,ACL的损伤风险大大提高。

(3)运动状态:这些动作及因素最危险!

① 急停变向:如篮球抢断、足球过人时膝关节内扣;

② 错误落地:如跳跃后单腿落地时重心偏移,膝过伸;

③ 场地装备隐患:人造草坪摩擦力不均、湿滑地面易打滑;鞋底过软或过硬;高风险运动未佩戴防旋转的护膝;

④ 高危人群:足球运动员、篮球青少年运动员、肥胖者、瑜伽师、跳高跳远运动员、消防员、舞蹈家、建筑工人等均为ACL损伤的高危人群。

切记高危≠必然受伤!

通过有针对性的锻炼及预防,

可降低ACL的损伤风险,

那我们应该如何锻炼与预防呢?

03

ACL损伤纠正指南[6-8]

(1)急性期:膝盖罢工“急救包”

第一步:停止“作死”!

  • 听到“咔哒”声后立即躺平,千万不要“身残志坚”;

  • 冰敷膝盖(裹上毛巾防冻伤),15min/次,3次/天;

  • 弹力绷带包扎+抬高腿,让膝盖不要再次承受痛苦。

第二步:火速就医!

  • 立即前往医院,通过MRI确定韧带是“轻度emo”还是“彻底摆烂”(完全撕裂);

  • 经诊断,医生大概率会送一套“限定皮肤”—支具+拐杖。

(2)保守治疗VS手术:膝盖的命运抉择

保守派:适合部分损伤者

  • 肌肉增强计划:合理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给膝盖雇个“私人保镖”;运动前进行合理地肌肉拉伸;

  • 单腿臀桥:躺平也能锻炼,每天3次×15次;

  • 侧跳训练:左右横跳像螃蟹,增强膝盖稳定性;

  • 护膝:运动时穿戴护膝,防止膝盖“出轨式内扣”;

  • 运动模式改变:放弃篮球、足球、滑雪等高强度运动,改为游泳、骑车、慢走等。

手术派:适合完全撕裂/运动狂魔必选

  • 韧带替身术:通过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及人工韧带重建ACL,还你一个全新的韧带;

  • 术后黄金48小时:止痛药+冰敷+抬腿,我们的目标是“膝盖不肿成发面馒头”;

  • 谨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床上多动动脚趾,别让血液在腿里“躺平”。

温馨提示:

选择保守还是手术,

要听医生的,

别自己上网搜索当“赛博华佗”!

04

康复锻炼:[9-10]

从“歪歪扭扭”到“战神归来”

(1)术后1-2周:膝盖的开机仪式

  • 术后立即在手术部位局部冰袋冷敷

  • 苏醒后,可在忍受范围做踝泵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100-200次/天,分多次完成;

  •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使大腿肌肉收缩,15min/次,2次/天;

  • 活动髌骨:手放膝盖,大拇指放在髌骨上方,其他四指放在髌骨下方,轻轻地上、下、左、右移动髌骨。

(2)术后3-6周:解锁膝盖封印

  • 下蹲训练:在凳子/扶手支撑下,慢慢弯曲膝盖蹲下后站起,从10s到1min,每天5组;

  • 毛巾卷训练:膝盖下垫毛巾卷,轻压至完全伸直(每天10min),拒绝“弯腿终身会员”;

  • 平衡练习:术肢在后,用脚跟到脚趾站立,或在保护措施下,站在平衡球上,保持站立,最大可能维持身体平衡。

(3)术后7-12周:膝盖力量觉醒

  • 逐步负重练习:双拐全脚掌着地,患肢先迈出全脚掌着地,同时双拐向前与脚尖平行,后健肢跟上;

  • 功能训练:可在保护下进行爬楼梯、蹲起、提踵训练等,增强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

(4)术后3-6个月:“战神归来”倒计时

  • 高级力量训练:包括跳跃、跑步、方向变换等动作,来模拟日常活动和运动的需求;

  • 本体感觉训练:站在不稳定的平面上练习,如软垫,以增强平衡力;还可以在尽可能少晃动的情况下保持单腿站立。

别等韧带崩盘,才喊“我错了”,

ACL损伤不是“运气差”,

而是风险累积的结果!

终极护膝秘籍

落地要轻,急停要稳,肌肉要强

锻炼不摆烂,膝盖笑到老!

早预防、早干预,

才能保护膝关节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 KAEDING C C,LÉGER-ST-JEAN B,MAGNUSSEN R A.Epi‐demiology and diagnosi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J].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2017,36(1):1-8.

[2] 王勇,余泽平,李箭,等.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对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3,37(5):578-583.

[3] 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Jia S,Long D,Zhang B,Sun M,Liu F,Jiao Y,Wang G,Zhang B.The impac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deficiency severity on the outcomes of fixed-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a retrospective study.J Orthop Surg Res.2025 Mar 6;20(1):244.

[5] 王静宇,林小慧,李晓兰.前交叉韧带损伤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1):122-126,131.

[6] Lu Y,Jurgensmeier K,Lamba A,Yang L,Hevesi M,Camp CL,Krych AJ,Stuart MJ.Posttraumatic Arthriti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Machine Learning Comparison Between Surgery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Am J Sports Med.2025 Mar 13:3635465251322803.

[7] 韩广弢,李皓桓.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综述[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2):42-45.

[8] Lestari, Bhekti et al.〝BMI Patient Injur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Post Operative And Conservative Action.〞(2020).

[9] 冯冬华,赵玉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J].中医正骨,2021,33(04):78-80.

[10] 董式豪,吴小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康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J].加速康复外科杂志,2024,7(02):78-85.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