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呼叫转移功能,掩盖电信诈骗团伙的真实手机号码,是一种减少被害人警惕心理、掩饰犯罪实施路径、阻碍公安机关侦查的新型电诈犯罪套路!
案情简介
2024年5月,易某在浏览短视频时对一条“高薪招工”的评论所吸引,于是主动联系了该评论的发布者,并应对方要求下载了“XX聊天软件”。令易某没想到的是,对方一开始就明确告知所谓“赚钱门道”是从事“灰色产业”,操作方式是通过在固定电话上设置呼叫转移功能,将打进该固定电话的来电转接至诈骗团伙的手机号码。对方向易某承诺,每设置呼叫转移一小时,就能获得580元报酬。因贪图轻松赚快钱,易某在明知对方从事违法犯罪的情况下仍选择“为虎作伥”。起初,易某未找到可用于设置呼叫转移功能的固定电话,其找到好友杨某,让杨某寻找固定电话并进行具体操作,自己则充当上游电信诈骗团伙和杨某之间的联络人。
2024年7月,杨某按照易某的要求,趁自己公司前台无人看管,在前台固定电话上输入指定代码后成功开通了呼叫转移功能。当天便有多名受害者手机中收到了包含该固定电话号码的诱导信息。部分被害人拨打该号码后,在电信诈骗团伙的诱导下,按照指示进行操作最终导致财产损失。经查,犯罪嫌疑人易某、杨某在上游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的指挥下,利用上述手段实施诈骗犯罪9宗,涉案金额近60万元。
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该案后认为,易某、杨某明知诈骗上家利用固话的呼叫转移功能实施电信诈骗,为赚取高额利润,仍提供固话并按上家要求设定呼叫转移功能,导致多名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二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的共犯。香洲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后,易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杨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检察官提醒
陌生来电不轻信!呼叫转移勿轻设!转账汇款多核实!
此外,诈骗分子还可能会伪装成通信运营商客服、公检法等特定人员,编造各种理由引导受害者设置呼叫转移到他们指定的号码,进而实施后续犯罪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一方面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诱惑,为“黑灰”产业提供帮助,成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帮凶,另一方面也要强化防范意识,提高电信诈骗辨别能力,谨慎使用呼叫转移功能,避免带来安全风险。
无论骗术怎么变,我不转账应万变!
来源:香洲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