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桐山山泉水被检出细菌超标14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饮用水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深圳人,就对梧桐山山涧里的山泉水特别迷恋,认为山上的水无添加、纯天然、有营养,宁愿路途遥远,也要扛回去泡壶茶、煲口汤。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日前,深圳疾控选取了市区内比较热门的3处网红“养生水”取水点进行取样,并按照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37项常规指标,对采集到的泉水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发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三个微生物指标,几乎全线“中招”。其中,3处山泉水样本均检出总大肠菌群。2处山泉水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总大肠菌群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粪便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状况。”深圳疾控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2处山泉水菌落总数超标(限值为100CFU/mL),其中一处泉水更是超标14倍。至于微量元素方面,对比市面上多品牌矿泉水,山泉水“养生”成绩实在不算“能打”。
业内专家表示,山泉水大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水质不稳定。
我们在野外见到的山泉水一般有两种源头:一是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水质较软,但容易被污染,比较“脏”;二是生成于岩石深处的地下水,自然涌出形成泉水,水质优于地表水。
一般民众无法区分这两种水,容易喝到水质差的地表水。如果泉水周边人类活动较频繁,种植果树、开垦农田时,其喷洒的农药、化肥、有机肥可渗透进土壤;人类的生活垃圾以及牲畜、野生动物的排泄物也会污染水体,其中可能含有致病细菌及寄生虫卵;另外,降雨、融雪时,周边泥沙、腐叶等被冲刷入水体,使水质变浑浊,杂质较多,未经处理不宜饮用。
人们热衷饮用山泉水,说到底还是对自来水水质不放心。很多人觉得自来水有一股“怪味儿”,其实是添加了消毒剂的缘故,不代表水质不好。
如果一定要喝山泉水的话,应煮沸之后再饮用,消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切勿在野外直接入口。另外,带回家的山泉水要尽快饮用完毕,并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以防放置过久变质。如果饮用山泉水后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不适现象,应及时就医。
撰文:邓子良 丰雷
视频:谢昊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