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肇庆解决内外双重不平衡不协调突出矛盾的关键一招。
肇庆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紧扣“富、净、美、绿、强、治”,加力提速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4年是肇庆“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肇庆推动典型突破引领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肇庆落地落实“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图为肇庆城区航拍。梁亮摄。
肇庆落地落实“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图为肇庆城区航拍。梁亮摄。
党建引领,抓改革共参与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肇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聚焦破解乡村治理存在的堵点难题,肇庆着力构建“13331”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第一个“1”即强化党建引领,3个“3”即分别是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慧化支撑“三化”协同,深入实施清单制、积分制、联防制“三制”并推,第二个“1”即加快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创建。
坚持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图为高要莲塘镇航拍。陈彦成 摄
坚持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图为高要莲塘镇航拍。陈彦成 摄
同时,肇庆建强镇村组三级党建网络,2024年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创建农村“五星级党支部”100多个,深化开展“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2024年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入户问民情近5600多次,为民办实事1300多件,带动全市基层党员干部走访群众超6万人次。
肇庆还创新推行民主恳谈会、村民说事、议事亭等乡村议事协商机制,让村民“说事”“议事”“主事”。打造“小肇说法”等工作品牌,累计开展“小肇说法”各类法律进乡村活动1612场次,受教育群众80万人次,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围。以“肇城宣理”全市性学习宣讲品牌建设为依托,在田间地头、榕树下以“理论+文艺”“理论+非遗”“理论+分享会”等形式组合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课程。实施“村民有约”主题活动,开展村规民约等宣传教育800多场次,大力推动移风易俗。
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肇庆以党建引领,抓改革共参与。
例如,聚焦解决省际廊道交界镇(街)、村(社区)基层治理的难点难题,深化拓展“粤桂一家亲·省际睦邻廊道”,以党建带动产业共融、生态共保、文旅共振、事务共商。肇庆与梧州、贺州接壤的11个乡镇、30个行政村,纷纷跨省建立起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两省区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常态化学习交流、召开治安研判会和矛盾调解会,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粤桂一家越来越亲。
培育产业,强县富民兴村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
近年来,肇庆加快构建“雁阵式”县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抢抓广州—肇庆县级对口产业协作等机遇,全面落实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推动各县域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打响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速。梁亮 摄
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速。梁亮 摄
其中,四会市入选全国百强县市,高要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二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古端州持续焕发新活力,鼎湖区与肇庆新区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广宁县“中国竹子之乡”、德庆县“中国通用风机之都”、封开县“大湾区绿色建材生产基地”、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等特色招牌越擦越亮。
在此基础上,肇庆市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突出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规划布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出台方案实施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东部城区的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肇庆新区为核心,西起端州,横贯鼎湖、大型产业集聚区,东至四会和肇庆高新区,南连高要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
在乡镇建设上,肇庆着力打造一批工业示范镇、农业特色镇、商贸现代镇、文旅特色镇等,7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带动形成“百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其中,金利镇持续擦亮“好五金·金利造”区域品牌,五金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沙镇助力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示范样板。
在农村,肇庆持续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宅基地管理、农村职业经理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探索。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德庆县完成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总结并报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
肇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图为四会沙糖桔深加工产业链。四会市供图
肇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图为四会沙糖桔深加工产业链。四会市供图
肇庆还突出抓好富民兴村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强农富民。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肇庆持续做大做优“土特产”。肇庆已形成蔬菜、水果、畜禽、南药等6个百亿集群,罗氏沼虾、沙糖桔、杏花鸡等畅销全国。
以民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持续落地落实“百千万工程”,要让成效可感知、有共鸣。
在广宁县古水镇,近24万亩竹海苍翠连绵、层层叠叠,全镇106个竹子加工基地订单满满、全力生产,古水河郊文旅野径成功“出圈”,成为珠三角徒步、骑行爱好者的新晋线路……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乡镇,古水镇坚持“一竹富民”“打造竹产业集群”的主攻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竹子加工专业镇,构建以古水河徒步休闲旅游为牵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
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推出“一村千树、绿美乡村”项目。通过整合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六块地”,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经济树、观赏树,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地。这一举措既绿化美化了村庄,又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增收。
高要区在金渡镇铁岗社区探索出“政府支持+央企助力+民企运营+农民参与”的典型村开发建设模式。在铁岗社区打造屋顶咖啡、共享茶室、自助民宿、特色美食店、庭院经济等一批众创经营性项目,今年6月建成的首家“屋顶咖啡”正式开放运营以来,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
杂草地被小菜园替代,臭水沟变成清澈的小池塘,村道变得笔直平坦、整洁明亮……2024年,肇庆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县镇村绿化暨“美丽肇庆·美好家园”全民行动,为镇村添绿增美,号召全社会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共同建设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肇庆·美好家园”。
在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和医疗层面。肇庆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1.04万个。以“传帮带”造血方式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全市20间县级公立医院帮扶工作实现全覆盖。四会市人民医院新院、怀集县人民医院新院等35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当前,肇庆全市上下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肇庆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数读肇庆“百千万工程”
肇庆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金属加工2个千亿级和新型储能、电子信息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蔬菜、水果、畜禽、南药等产值均超100亿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数量保持全省第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省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全市新增中小学校(幼儿园)21所、学位超1万个。
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4万亩、森林抚育15.13万亩,有序开展“院内、墙下、街头”植绿插绿。发动群众超2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超89万株。
“双百行动”结对高校共建项目146个。实施“星乡贤回肇兴肇”工程,引进乡贤项目73个,116个商会与全市镇(街)实现结对全覆盖。
打造出翡翠湾、西江蓝岸等精品民宿,培育西江虾谷、月光流域等一批农文旅项目。
四会玉器从业人员达30万人、年营业额超700亿元,金利小五金企业超8000家。
南方+记者 吴帆
通讯员 苏曼 方小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