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已经沉浸在梦乡之中,有些人却选择在这个时候踏上寻找新鲜事物的旅程。凌晨寻“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天还未亮,北部湾西海岸江洪渔港的“天光鱼市”人声鼎沸,摊贩头上手电筒的光芒在刚上岸的海鲜上轻轻摇曳,鱼、虾、蟹各种各样的海鲜,映入了食客的眼帘,成为“囊中之物”。
天光鱼市。何玲 摄
天光鱼市。何玲 摄
“天光鱼市”初为沿海群众自发聚集形成的批发市场,后发展成为大型海产品交易市场,因凌晨三点营业至天亮结束,雷州话把“天亮”叫做“天光”,故名“天光鱼市”,如今已成为海鲜爱好者的淘货胜地。仅2024年开渔周期间,江洪渔获物交易量超2500吨、增长14%,总成交额超6000万元、增长7%,吸引超8万游客到江洪赶海寻“鲜”。
近年来,遂溪县依托海洋资源禀赋,以“天光鱼市”文化集市IP为小切口多元引流,因势利导推出一套“天光鱼市+”的“组合拳”促进渔文旅融合,加速沿海小镇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集聚,助力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
协同联动
开启“赶海领鲜游”
开渔季定时出现的“天光鱼市”,怎一个“鲜”字了得。它不仅让食客买到刚捕捞上岸的新鲜海货,还能为游客带来满满的寻鲜仪式感。黑夜为底,星光浮动,整个鱼市恍若海底龙宫,带来视觉震撼,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紧扣消费者的“鲜”需求,遂溪县抓住江洪海产品丰富、味道鲜美特点,依托“天光鱼市”自带流量集市IP,多维度造势,放大“鲜”优势。
天光鱼市凌晨出动。陈文 摄
天光鱼市凌晨出动。陈文 摄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天光鱼市”的魅力,遂溪县坚持以“政府主导+协会引领+市场推进+媒体助力+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宣传模式,依托旅游行业协会,聘请第三方对“天光鱼市”文化集市IP打造进行市场化、精准化营销策划,联动相关媒体以及“海岛兄弟”“大只婷”等一批“村播”影响力,发布深度游玩攻略和强化互动式交流,邀请游客来江洪开展一场“赶海领鲜游”,深度领略“鲜美湛江”、遂溪渔耕文化的魅力。
每年来遂溪,都有不一样的开渔体验。今年开渔周,遂溪以筹办2024年“鲜美湛江”海鲜美食放送季江洪渔港分会场活动为契机,利用“天光鱼市”运营面积超7500平方米大型海产品交易市场优势,开展“第一网海鲜”开海集市“寻鲜”活动,打造“回归质朴、回归大众”的就地取材、即时消费优势。游客可直观百艘渔船齐发出海捕鱼、次日凌晨第一批渔获物生猛上岸全过程。知名主持人、网红大咖参与直播,以沉浸式体验方式展现海鲜交易盛况、渔民生活、文化习俗等独特魅力。《“天光鱼市”第一批海鲜回港》新闻在央视《经济信息联播》《东方时空》等播出,各平台观看人数达百万人次,短视频平台及线上话题曝光量超千万人次。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鲜美江洪”开渔文化周系列活动,搭建本土文旅展示平台,推出农产品展销会、“天光鱼市”拍卖会、沙滩音乐秀、机车表演等活动,让广大游客畅享海鲜盛宴、视觉盛宴。
多维布局
渔民吃上“旅游饭”
在承接流量上下功夫,遂溪县对千年渔港、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挖掘整合,聚焦“吃住行游娱购”布局业态,打造特色小镇渔港经济。“天光鱼市”经济效应让越来越多的渔民吃上“旅游饭”,直接或间接带动江洪镇超2万人就业创业,人年均收入超4.5万元。
江洪渔港始建于明朝,是“广东十大天然渔港”、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的文化和资源优势。遂溪县借助“天光鱼市”效应,在古港沿线布局建设特色海鲜美食加工一条街,游客“就地选材+就地品鲜”,实现“海鲜自由”体验模式深受青睐。江洪镇从事以“渔”为主题服务的餐饮市场主体在开渔周期间营业额增长40%以上。
江洪渔港开渔。蓝伟强 摄
江洪渔港开渔。蓝伟强 摄
返乡青年投资建设西海岸海景民宿,将当地船木用具、渔灯渔网装饰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设计;依托石坑仔良好的地形和生态条件,打造含民宿、海边餐厅及沙滩娱乐设施于一体“天水之恋度假区”,从昔日整治难点蜕变为旅游热门打卡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遂溪县聚焦“住”,立足海洋资源、渔耕文化,引入社会资本和鼓励利用闲置民房发展民宿,打造具有“海”文化、“渔”元素特色的酒店民宿品牌,推动乡村酒店民宿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转变。
“现在基本满房,我们为客人提供厨房,他们自己赶海做饭,体验感十足。”海岛兄弟赶海营地相关负责人君君介绍。开渔周期间,江洪接待游客超9000人次、增长10%以上,需提前1个月预定住房,实现“流量”变“留量”。
聚焦“购”,打造特色江洪手信。遂溪县鼓励沿海渔民就地取材加工成为可食用的水产食品,同步引入龙头企业发展渔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出海晒龙利鱼干、红鱼干、花鳝干等消费帮扶产品。同时,遂溪以“渔民+企业”协同打造近30个品类的海鲜海货“江洪手信”,江洪鱼干、江洪鱼露等成为“小镇记忆”特色味道,也正引入社会资本,结合仙裙岛美丽传说、鲤鱼墩贝丘遗址、龙舟竞技文化、三月坡阴阳圩等推出新一批“江洪礼物”“江洪手信”,打造旅游购物特色品牌。
针对“品质游”“松弛感”“特色体验”等旅游需求,遂溪县将天光鱼市、仙裙岛、雷州半岛第一村--鲤鱼墩贝丘遗址、江洪肚村观海栈道、笑口滩、“天水之恋”串珠成链,打造“赶集市、尝海鲜、品文化、观海景、看日落”的特色滨海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景点+游乐+演艺+互动”文旅新模式,开发沙滩音乐节、多元化海上运动体验项目及探索“海钓+”等方式。
链式思维
渔文旅出圈出彩
近年来,遂溪县抢抓“天光鱼市”出圈破圈契机,把“链式思维”融入县域渔文旅产业全过程各领域,推动“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出质。
地处广东西南部的遂溪,海岸线漫长,有8个沿海镇、9个渔港,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也一直存在解决资源碎片化、城镇同质化发展的困境,对此,遂溪县“一张图”谋划,整合全县滨海旅游资源,出台北部湾旅游新区总体规划,完善县旅游标识系统和滨海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湛江赶海体验区”“信念航灯”等打卡点,推动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天光鱼市”集市经济模式拓展,遂溪县打造沿海镇“一镇一模式”主题品牌,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
乐民花蟹。吴东俊 摄
乐民花蟹。吴东俊 摄
具体来看,界炮镇以北潭生蚝、圣女果为主特色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港门镇发展食游娱体综合性的夜间消费市场,结合3800多亩全市最大村级湿地公园、石角码头最美夕阳观赏点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区;乐民镇以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乐民花蟹为媒、以“节”促旅,去年“首届乐民花蟹美食嘉年华”吸引超6万人次到场;草潭镇以角头沙旅游风景区为主阵地,连线连片打造红树林风景保护区、滨海防护林风景保护区、滩涂赶海体验区,打造环北部湾海鲜美食休闲旅游养生名镇。
对虾种苗繁育年产量全省第一,建成深海网箱293个、2023年预制菜产业集群总产值约40亿元……深挖遂溪海洋“食”力,遂溪县转变单纯捕捞索取理念,全链深耕海洋经济,构建从种业、养殖、捕捞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带动全县渔业总产值实现全市“三连冠”。
金鲳鱼。郭龙碧 摄
金鲳鱼。郭龙碧 摄
写好“海”的文章,离不开充实装备力量。遂溪县利用“专项+债券+帮扶”资金完善渔业设施,投入超1.5亿元推进草潭二级渔港、北部湾遂溪避风港和江洪渔港等港口扩容提质,升级改造水产品交易市场,推动渔港停泊点、冷链物流等陆域配套设施加快完善。
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遂溪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