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莞评|致敬举重退役老将:举起过的梦想,永不会落幕

作者 朱晋;梁钜聪;马新杰;孙沛川 2025-11-21 17:08

“勇哥,还会在赛场上再见吗?”“不会了,这应该是告别了。” 11月17日晚,十五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现场,该项目东京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俯身深情亲吻陪伴了他22年的杠铃,身后是热烈的掌声与不舍的目光。在成功卫冕冠军后,他宣布了告别。

石智勇深情亲吻陪伴了他22年的杠铃。

石智勇深情亲吻陪伴了他22年的杠铃。

举重老将们的退役,是一个传奇的定格,更是一种精神的启程。此次全运会结束后,石智勇、杨哲、艾雨南…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举重名将,都将告别杠铃,从此离开这个舞台。这些在“举重之乡”石龙上演的告别,也显得别具意义——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我们向老将致敬,为坚持喝彩。

不负人间擎重梦,千钧一笑别江湖。英雄谢幕,精神永存!

群星闪耀:老将们的荣光

珍惜每一场比赛、每一把试举,享受舞台、享受热爱,十五运会上的举重老将足够励志,赛场上见证着他们一次次向冠军发起冲击。

在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32岁的石智勇以抓举161公斤、挺举185公斤、总成绩346公斤的成绩赢得该项目金牌。“可能运动员比较执着吧,总想着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去年12月份,石智勇和家人商量决定复出,今年年后他投入系统训练中,“吃尽了苦头”,但是这个信念支撑他踏上全运会,为举重生涯画下圆满句号。

石智勇。

石智勇。

一入江湖岁月催——当这位在举重场上征战二十多年的老将把衣服撩起,腰背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针灸治疗痕迹。颁奖典礼上,陪伴他多年的恩师占旭刚为石智勇戴上了金牌。这一幕,让人想起当年在里约,风华正茂的两人曾在举重台下相拥欢庆。

本届全运会上,告别举重台的不止石智勇一人。

“这算是最完美的谢幕了。”赛后的杨哲坦言, “确实没有常胜将军,但是还是有些不甘。但是没办法,这个就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这里。”最后一次挺举,杨哲放弃了和杠铃的较量,他亲吻了杠铃,用微笑与挥手告别了所有人。

杨哲。

杨哲。

这位33岁的山东名将,曾在105公斤级夺得三届全运会冠军、两届亚运会冠军。他用23年的坚持诠释了何为“举起时间之重”。对他而言,后辈的成长显然比金牌更加重要。在陕西全运会夺冠后,杨哲曾转型成为教练,但2024年选择重返赛场。作为一名运动员兼教练,这次的表现已是超水平发挥。

聚光灯下的举重赛场,总有一种力量能直抵人心。艾雨南同样是本届全运会备受关注的老将之一 ,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竞技状态。11月20日晚,举重比赛迎来收官战——男子109公斤以上级,艾雨南以总成绩395公斤获得季军。

艾雨南。

艾雨南。

最后一举后,艾雨南双手举过头顶鼓掌,“首先是答谢,然后也是告别,可以把我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了。”本次是他第四次到“举重之乡”石龙参赛,谈起把最终战放在石龙,他觉得非常有意义。

精神传承:从石龙再出发

11月10日—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在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举行,全国数百名运动员在这座“中国举重冠军摇篮之城”争夺20枚金牌。因此,在这里作别举重,对运动员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70多年来,石龙走出了上千名举重健儿,19次打破世界纪录,29人次获得世界冠军。陈镜开、曾国强等奥运冠军的照片挂满石龙体校的荣誉墙,成为年轻一代小将的精神坐标。此次再迎全运会,石龙以十足的担当与实力,开启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实践,让举重精神从赛场走向城市的每个角落。

针灸针。

针灸针。

在离石龙中学体育馆三公里外的举重博物馆里,一个装满了不锈钢针的塑料水桶静静陈列,展品介绍上写着:石智勇针灸针。“看到这个桶时,希望大家能想起中国举重人在国际舞台上曾经的拼搏。”石智勇如此表示。

这些不锈钢针,如同老将们留下的成绩,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个个艰辛却闪亮的瞬间。石龙举重博物馆就像运动员们的精神家园,他们纷纷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捐献给博物馆,寄望着一种精神的传承。

“这双鞋陪我打完了最后一场仗,如今把它交给举重博物馆再合适不过!”夺冠当晚,石智勇即把“冠军战靴”及腰带捐赠给举重博物馆。谢幕战后,杨哲也把陪伴他多年的举重鞋包括护腕、衣服全捐给了举重博物馆。他们以捐赠藏品的方式,向“举重之乡”石龙表达最深的敬意。

向举重博物馆捐赠物品。

向举重博物馆捐赠物品。

老将们的离去,预示着新生代的力量正在崛起。“2018年我从石龙出发,在省队走向全国舞台。这次我希望能从石龙重新出发,走向世界。”“石龙小将”彭翠婷此次以271公斤的总成绩在“家门口”夺金,拿下广东队在本届全运会举重赛事上的首枚金牌,这也让她更加坚定自己,走向期盼多年的舞台。

“石龙小将”彭翠婷在“家门口”夺金。

“石龙小将”彭翠婷在“家门口”夺金。

“我是一个身体条件不算很好的运动员,很多人不太会去欣赏的一款运动员,但是广东、东莞、石龙一直没有放弃我。”掌声与泪水交织中,被看见的不仅是彭翠婷的逆袭传奇,更是石龙这座“举重之乡”跨越世纪的坚守与传承。

有成功,也有失败。赛场上挑战192公斤,是彭政林试图冲击金牌之举。看到后辈做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挑战,石智勇直言:“我很希望他能够举起来,对他来说这个金牌意义重大,能在重要的比赛上给他提升很大的信心。”

刘焕华告白求婚。

刘焕华告白求婚。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全国纪录保持者,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保持者、巴黎奥运会该级别冠军刘焕华凭借绝对优势摘得男子102公斤级金牌后,他重回举重台,深情告白单膝跪地,掏出戒指向爱人求婚。“我举过很重的杠铃,但是都没有我今天要送给你的这枚钻戒重。”——实现个人举重生涯“大满贯”,事业和人生,都在这一刻扬帆起航。

赛场上,总有新人辈出;而赛场外,那份举起过的梦想,永远不会落幕。名将们的传奇未完待续,只是人生换了赛道。在“举重之乡”石龙,让我们郑重地祝福他们:一切顺利!

采写:南方+记者 朱晋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 马新杰

制图:孙沛川

策划:靳延明

编辑 黎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