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阳山用好强村公司:让乡村运营“火”起来,集体经济“旺”起来

作者 段灿 2025-09-28 16:52

近日,阳山县七拱镇首家强镇富村公司——阳山县七拱镇联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家公司由该镇17个经济联合社共同出资成立,旨在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发挥七拱镇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整合村内资源、激活发展潜能、对接外部市场,将各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近日,七拱镇首家强镇富村公司宣告成立。七拱镇供图

近日,七拱镇首家强镇富村公司宣告成立。七拱镇供图

强镇富村公司的成立,其核心在“强镇”,目标在“富村”。将通过公司有效运营,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阳山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鼓励镇村成立“强村公司”,充分发挥强村公司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用品牌、联动、资源、人才“四把钥匙”,实现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打开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的大门。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强村公司25家。

品牌驱动

推动乡村运营更具特色

近年来,阳山充分发挥强村公司“市场嗅觉”与“规划智慧”双轮驱动,让其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金钥匙”。这些扎根乡土的市场化主体,深谙“一村一策”的发展之道。更关键的是,强村公司架起了乡村与市场的“连心桥”——通过精准对接外部需求,避开同质化陷阱,量身打造出“水浪花谷”“西洋菜”“红色研学基地”等一批自带辨识度的特色品牌。这些品牌用凝聚力和影响力激活了乡村运营的一池春水,让乡村资源真正变成了发展资本。

水浪花谷里的李花尽情怒放。段灿 摄

水浪花谷里的李花尽情怒放。段灿 摄

“春风一吹,千亩李花就把水浪村染成了雪的世界!”每年2月前后,杨梅镇水浪花谷的李花海总会准时“上线”——雪白的花瓣缀满枝头,在青山农舍间铺成画卷,引得游客扛着相机、带着家人来打卡。

如何将水浪村优质的李花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杨梅镇6个行政村联合作为运营股东,成立强村公司,统筹整合当地美丽乡村、林下产业、水浪花谷等资源,完善提升水浪花谷景区周边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有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带动村民合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把村庄变成景区、农舍变成民宿、村民变成导游。

据介绍,今年年初,水浪花谷景区已正式投入运营,累计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同比增长80%,进入景区车辆约6000台次,旅游综合收入50万元,同比增长50%,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增收约200万元。

而在江英镇江英村,另一番绿意盎然的丰收图景正在上演。460亩旱地西洋菜田像铺了层绿绸缎,山泉水一浇,叶片鲜灵得能掐出水。当地强村公司瞅准了“西洋菜”土特产的发展潜力,办起西洋菜主题活动、搞起深加工,还把“旱地西洋菜”打造成供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红菜”。如今,这片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旱地西洋菜约460亩,年产值约2700多万元,助推村集体年增收租金约2.4万元,带动村民务工收入每人约3万元。

片区联动

推动乡村运营更加全面

近年来,阳山充分发挥强村公司“联动纽带”作用,让乡村运营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共赢”。这些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带着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储备和资源优势,像一条无形的线,把周边村庄的发展力量紧紧串联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村界壁垒和行政分割,让各村的资源优势不再“孤立存在”,让分散的资源聚成“合力”,让单点的产业连成“链条”,最终织成一片繁荣的乡村运营“产业网”。

太平镇毛崀村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系列清远(阳山)鸡产品。 段灿 摄

太平镇毛崀村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系列清远(阳山)鸡产品。 段灿 摄

在太平镇毛崀村,灵芝鸡是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据了解,当地出产的“灵芝鸡”采用生态散养加低密度平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喂养环节采用脱脂灵芝孢子粉和天然谷物,杜绝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的饲料,从源头上保障鸡肉的安全与品质。“除了肉质更有安全保障外,口感上也会觉得更加鲜美、更有‘鸡’味!”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负责人唐子璇表示。

在乡村振兴组团帮扶单位和红联共建企业的支持下,2023年7月,毛崀村经济合作社与广东润源中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当地的强村公司。该公司结合当地养殖清远(阳山)鸡和企业的灵芝资源优势,启动“灵芝鸡”养殖,并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力量,推动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而在阳城镇,该镇也积极探索强村公司模式,以村村联建、村企合作、村社联营等方式实现“公司盈利、集体壮大、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通过市场化运营盘活集体经济。其中,鱼水村创建强村公司,联动水口、五爱等村,共同构建起总面积超1400亩、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蚕桑产业集聚区;黄竹村联合元江村创建强村公司,辐射带动畔水、车路、石坳等村,推动形成种植面积近6000亩、年产值超1.5亿元的枸杞菜产业带。

据了解,2024年,鱼水村集体增收超60万元,黄竹村增收超25万元。周边五爱、水口、畔水等8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超20万元。

资源促动

推动乡村运营更具活力

如何将乡村分散的资金、土地、闲置宅基地、农房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阳山通过组建用好强村公司,因地制宜打造文旅类、康养类、研学类、红色类等运营业态,充分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变闲置资产为创富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 黄文涛 摄

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种植基地。 黄文涛 摄

时下,在大崀镇松林村800多亩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地采摘、捆装、搬运、装车,这些西洋菜送到基地配套的冷库分拣中心打包后,会迅速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松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火炎介绍,这个西洋菜产业让村民和村里得以“一地收四金”(土地租赁收入、务工挣薪金、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分红、村集体入股分红)。

近年来,大崀镇成立松林村强村富民公司,通过土地整合与流转,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为村集体增收提供核心支撑。目前,松林村通过流转土地,以“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建成800亩西洋菜示范基地,年产值达2400万元,带动300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最高达1.1万元,村集体收入增至44万元。

小江镇下坪村是阳山县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1948年,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反抗暴政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

小江镇下坪村则把“红色资源”变成了“致富密码”。近年来,该村成立了强村公司——阳山县杏福韵服务有限公司。该强村公司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对古村进行活化利用,村庄发展迸发崭新活力和生机。同时,该强村公司也积极探索“红色+绿色”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建设乡村振兴车间等方式,带动农产品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下坪村累计承办11期红色研学班,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超120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3000多人次,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下坪村还摘得2024年市级乡村运营先行村的“奖牌”,红色故事讲出了新活力。

人才带动

推动乡村运营更加灵活

“雁归巢,业兴旺!”近年来,阳山以青年返乡发展为主导,用好“雁归计划”、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渠道,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补贴补助等政策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吸引懂乡村、善运营、愿扎根的人才投入乡村运营,组建强村公司,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融入潮流、时尚等多种元素,借助数字化平台,推动乡村旅游以及民宿、文创、农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在七拱镇,塘坪村、隔坑村等17个村联合成立强村公司,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主动联系能力出众的人才回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让优秀人才与企业家充分发挥自身人脉、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其中,返乡青年陈世维把“富民车间”改造成农副产品集散地,线上线下卖起110多种土特产,年销售额破400万元,150多户农户跟着增收,年均多赚2200元;企业家黄志伟注册的“乡雅仔”丝苗米,登上“清远好风土”平台,成功带动种植水稻面积达2550亩,年产量约2500吨,年产值达1800万元。

从花海飘香的旅游热,到田畴沃野的丰收乐,再到红色课堂的研学火,阳山的25家强村公司正用市场化的“巧劲”,让乡村资源活起来、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这乡村运营的“阳山答卷”,正书写越来越多的幸福故事。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冯兆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