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焰”逆行者踏雨扫阴霾!南雄市应急救援协会助城西复工复产

2025-10-03 16:32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城西街道不少路段积着雨水,断枝残叶、破损广告牌散落路面,商户开门营业受阻,居民出行不便。

在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工委会迅速联动各方力量,调集救援队伍、筹备应急物资,为街道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其中韶关市南雄市应急救援协会8名队员的身影,成了街头最动人的风景。

“蓝焰”映汗衫

逆行者队伍鏖战十余小时

从韶关南雄赶来的这支应急救援队伍共8人,平均年龄约35岁,既有经验丰富的救援“老手”,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队员。

带头人聂晓罡早已是灾害救援现场的“老熟人”:汶川、玉树、雅安、尼泊尔等重大灾害现场,都有他冲锋的身影;2024年梅州平远“6·16”特大暴雨的救援工作中,他还曾乘直升机跃入信号中断的重灾区,抢建通联平台为救援争取时间。此刻,他穿着和队员们一样的蓝色救援服,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汗水中愈发鲜亮。

“大家分工明确,先清主干道保通行,再逐巷处理杂物!”聂晓罡指挥着,声音沉稳有力。凭借二十余年应急救援经验,他一眼锁定路口那棵倒伏的大榕树——这是阻碍交通的“关键堵点”。“油锯注意角度,小心受伤!”他一边叮嘱队员,自己则拿起铁锹清理树下碎石,脸上满是坚毅。这份细致,源自他每月开展急救培训的习惯,也藏着对队员、对群众的牵挂。

从上午到晚上,除了简短的吃饭时间,他们几乎没停过,聂晓罡的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喊过一句累,“党员就得冲在前。赶在双节前把路通了、店开了,大家才能安心过节。”他的话简短却有力量。这双手曾在汶川搜救伤员,曾在平远搭建临时值机平台,此刻正稳稳为居民扫清障碍。

路通心更暖

城西烟火气渐次回归

有居民见路边剩些小断枝,挽袖想帮忙清理,聂晓罡连忙提醒居民找工具辅助,别直接用手,安全第一。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不仅自己累计志愿服务超5000小时,还带着协会深入社区、校园做培训,把应急知识教给更多人。

这支南雄的救援队还联合阳江的神鹰救援队一起清障,40余名队员明确分工、默契配合、齐心协力,清障力量显著增强。经过数天的奋战,城西街道主要路段的倒塌树木、杂物被全部清理干净,积水也通过疏通下水道慢慢退去,路边的商铺陆续营业,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看着原本堵塞的马路重新畅通,居民纷纷打开屋门打扫卫生,牵着孩子在路边散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纷纷感谢救援队员帮忙把“麻烦”都清走了,让节日的盼头又回来了。

支援作后盾

多方物资为复工添底气

在城西街道复工复产的背后,还有来自各方的物资支援作为坚实保障,为双节筹备注入“强心剂”。

昆仑山公司第一时间捐赠1000箱矿泉水,加多宝紧随其后送来800箱凉茶饮料,一箱箱物资整齐堆放在街道办门口,志愿者们忙着搬运、分发,路过的街坊念叨:“这水和凉茶喝着,心里都凉快!”

应急保障也没落下。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捐赠的150个人道救援应急箱,里面装着急救药品、手电筒、薄毛毯、雨衣等用品,不仅在清理过程中应对了可能出现的小意外,还为夜间巡逻、后续隐患排查提供了支持。“有这些物资在,加上救援队员的努力,咱们赶在双节前恢复,心里踏实多了。”街道工作人员说。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支援:有救援队员用汗水打通的“生命通道”,有企业用物资筑起的“温暖防线”,更有居民用善意传递的“邻里温情”。聂晓罡带领的这支队伍、这位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广东省五星志愿者”的党员带头人,不仅用汗水打通了复工复产的“路”,更用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

风过雨停,城西街道的烟火气里,藏着无数人风雨同舟的力量;而这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默契,不仅让生活快速回归正轨,更让国庆中秋的温暖氛围弥漫;每一个为复工复产奔走的身影,都在为这个“双节”增添着最动人的底色。

撰文:赵强  苏琦淇

图片:城西街道办事处提供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