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上身是什么重量?
森林里开庭是什么体验?
一支仅有5人的团队
因何接连受到媒体关注?
9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
《森林里的法庭——国徽在哪,法庭就在哪》
上榜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栏目
两天前,央视新闻也刚刚推出深度报道
《湾区三分钟丨森林法官:我背国徽走深山》
这是个什么样的法庭
到底在哪?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吕田法庭,这是广州最北、最远的法庭,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4%。不过在地图上搜索,根本找不到这个法庭的准确位置。
在这里,有一群“背着国徽开庭”的人。
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生态保护……法庭只有五个人,他们却用四个轮子接力两条腿,走遍了辖区所有的村子,把司法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
国徽映绿
深山里敲响法槌
每次到山里开庭,吕田法庭法警张景赞都会背上国徽走上几里山路,“国徽不重,肩上的责任比较重。”他告诉记者。
开庭有时候在山涧边,有时候在竹林里。庭长李长志却说,想找到这里也很简单:肩上的国徽在哪,法庭就在哪里。
2024年3月,从化法院设立“森林法官”工作室,在林区配备专业法官,依托驻点保护区、林场“巡回法庭工作站”,构建高效“移动”办案平台,开展在线调解、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等活动,推动森林资源矛盾纠纷实现“快调、快立、快审”。该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处或审理涉林及林区村民的相关纠纷40余起。
跟着这群背着国徽、穿着制服、准备去开庭的法官团队走了两三公里山路,来到一处相对平整的空地。他们清理地上的杂枝、把国徽挂到高处、拉好横幅、摆上身份牌……几分钟工夫,一个“要素齐全”的调解会就搭好了。
经过法官一番调解,最终,村民同意让出地方。企业也愿意等村民种的农作物收成以后,再回收土地。
国徽高悬下,法理明了,人情也暖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多跑一公里”
助法治扎根乡土
这样的巡回调解,“森林法官”团队最多一天要跑四五趟。李长志告诉记者,这里不比在城市法庭,既然担起“森林法官”的名号,从矛盾调解到普法宣传,再到帮村民解决家长里短的小事,都要处理好。哪里需要,他们就在哪里。
镇上21个村子分散在各处,不论去哪,四个轮子都得接力两条腿。走在深山小道上,李长志的衣服经常是干了又湿、 湿了又干,可他却在意的是风景很美,“因为很美,所以更想要守护。”
近年来,从化法院联合区林业和园林局等部门,建立生态资源全链条守护机制,配合驻点保护区、林场打击非法猎捕、盗伐滥伐以及破坏林业园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世界森林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该院还以编印宣传手册、发布典型案例、开展涉林案件巡回审判等形式,深入村居、林区、景区等开展森林防火、防灾减灾和林业园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普法宣传,“森林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5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
李长志说,“我是农村出身,懂村民的需求,就得用接地气的方式办事。就像跑步,公平正义是终点线,我们多跑一公里,群众就能少跑一公里,大家的目标都是冲线。”
夕阳西下时,李长志和他的“森林法官”团队踏着暮色走出深山。
山路上的每一步,都丈量着司法的温度;肩上的国徽,也让深山里的公平正义,从不缺席。
【来源:中国记协 央视新闻 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州中院 从化法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