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颜:美育不是技能培训,而是心灵滋养|茂名师说

作者 叶洁 2025-09-11 21:27

“信宜仔、信宜妹,你地吃朝没?”一句亲切的白话问候,打破了茂名信宜市白石中学课堂的拘谨氛围。孩子们脸上绽开笑容,这堂《彩云追月》音乐课在乡音乡情中开始了。

这是茂名市高金颜名教师工作室送课下乡的一个场景。当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仍沉浸在音乐与乡情交融的氛围中不愿离去。“老师,你们下次还要再来啊!”这句话,是对这堂课最高的褒奖。

茂名市高金颜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高金颜。

茂名市高金颜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高金颜。

美育从技能到素养转型

“打开心灵让音乐进去,你的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高金颜常常这样对学生说。从教34年来,这位茂名市愉园中学的音乐教师始终坚信,音乐美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多维度滋养生命。

在高金颜看来,美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关乎心灵成长的教育。她认为,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古典乐的深邃、民族乐的鲜活,年轻人能够共情更丰富的情感,理解更多元的文化,实现心灵的成长与共鸣。

教学研讨。

教学研讨。

面对当前美育工作中的观念挑战,高金颜形成了清晰的应对策略:对学生,用“兴趣+自主表达”激活审美感知;对家长,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美育对孩子性格与能力的积极影响;对教育工作者,则通过“课程重构+评价改革”推动转型,将评价重点从“结果完美度”转向“过程参与度”。

作为广东省教育厅美育专家、省南粤优秀教师和茂名市督学,高金颜亲历并见证了茂名美育教育的发展变迁。近年来,当地美育在政策推动、资源下沉、社会参与等多维度呈现显著变化。

“美育正从‘技能培训’向‘素养培育’转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生态。”高金颜介绍,国家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在茂名得到深度落实,约有20所学校与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开展常态化美育帮扶。

在高金颜和她的团队看来,“乡村教育需要的不是‘拯救’,而是‘看见’。”这一理念强调打破自上而下的援助思维,以平等视角理解乡村教育的独特价值与真实需求。“‘看见’意味着尊重乡村社会的文化根基、教育生态与发展潜力,是与乡村社会建立平等对话的过程。”

城乡教师相互滋养

为实现优质美育资源长期惠及乡村学校,工作室创建了“结对帮扶+在地培育”的师资成长机制,推行“1名城区美育教师+1所乡村学校+1名乡村教师”的结对模式。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

城区教师不仅定期送教,还通过共同备课、听评课、线上教研等方式培育乡村教师的美育教学能力。这一过程产生了双向滋养的效应:乡村学校对美育的迫切需求、孩子们真挚的期待,让城区教师感受到自身工作的社会价值;而乡村教师则通过持续学习,逐渐成为美育本地化的推动者。

许多城区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乡土美育课例,形成“送教—反思—沉淀”的良性循环,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显著增强。

对于刚入行的年轻教师,高金颜建议先做美的“积累者”,再做美的“传递者”。她强调要保持空杯心态,多观摩学习,常写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会如何应对学生突发问题、如何把知识点讲得有趣。”高金颜认为,成长为美育领域的“匠心师者”,需要在“专业扎根、学生为本、持续打磨”中找到平衡。

34年来,高金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心得和感人案例。她见证了音乐润泽心灵的力量——如与愉园中学音乐科组组织合唱小组,带领学生演唱原创歌曲《青春约定》与《一路同行》,从校园影响到社会。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以美育浸润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温暖与力量。

撰文:叶洁 通讯员 伍云昌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