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者仁心!花都3人上榜2025年广州好医生

作者 周甫琦 2025-08-18 19:00

8月18日,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总工会联合通报2025年“广州好医护”人选,110名医务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花都区3人上榜“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好医生”,让我们共同向他们致敬——“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生命守护者。

中西医结合的“急诊先锋”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李显雄

李显雄(中)。受访者 供图

李显雄(中)。受访者 供图

李显雄扎根急诊一线28年,以中西医结合的精湛医术抢救无数急危重症患者。他创新5G急救模式,让“上车即入院”成为现实;他深耕教学科普,用仁心大爱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使命担当。

李显雄始终坚守急诊门诊、病房、EICU临床一线,累计接诊患者5万余人次,救治出院3000余人次。他以“温养两本、恢复气化”的心衰治疗理念,推广使用的一系列自拟方参与急危重病例治疗,效果突出;在蛇伤救治、重症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领域,他带领团队创建广东省蛇伤救治网点、开通重症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构建起“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病房—EICU”的全链条生命救治体系,推动医院成功创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急救中心,让无数濒危生命重获新生。

他率先推动“5G+院前急救智慧医疗”项目落地,通过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远程会诊指导等技术,实现急救资源前置部署。2023年带领团队完成的院前急救智慧医疗系统采用“移动ICU”救治模式,使信息预警比例提高50%,急诊准备时间缩短2分钟,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黄金救治时间,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他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急性中毒诊断与救治技术》被纳入广州市继续教育项目,推广自拟方“通腑醒神汤”“清热凉血解毒汤”等在急危重症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教授,李显雄累计培养住培学员135人、研究生15人,通过“病例讨论+技能实操”的带教模式,将28年急诊经验倾囊相授。他创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广东省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大赛中指导团队屡获佳绩,主讲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思维训练》课程深受广大医学生欢迎,成为年轻医师心中的“急诊临床思维导师”。

基层健康的“守门人”

——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卫生院内科兼慢病科赖福丰

赖福丰(左)。受访者 供图

赖福丰(左)。受访者 供图

赖福丰深耕基层20年,既是糖尿病患者的“贴心管家”,又是慢性伤口治疗的“创新能手”。他带领团队将卫生院的内科打造成区域特色专科,让95%的患者实现“小病不出镇”,用坚守与创新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作为基层全—专科医生,赖福丰既有全科医学的广度,又有内分泌专科的深度,近3年主持疑难病例讨论45例,抢救危重患者189例。2024年,一位贵州糖尿病足患者辗转千里慕名求医,他创新采用“温阳通脉汤”结合VAC负压引流技术,让溃烂发黑的创面得到有效愈合,成为基层医疗的暖心典范。如今,他带领的内科年出院1820人次,其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占695人次,真正实现了“大病善治、小病善管”的分级诊疗目标。

2010年起,赖福丰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团队,从零开始打造糖尿病特色专科。他首创“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开设无节假日门诊,推行“一人一策”个性化方案,使辖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82%。2024年,他主导的“碘纺纱联合VAC治疗慢性伤口技术”被广东省卫健委列为全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至今已让300余名慢性伤口患者免于截肢风险。科室先后获评“花都区特色专科”“糖尿病防治示范基地”,吸引清远、从化等地患者跨区就诊。

作为临床—公卫双能型人才,赖福丰创新开展“糖尿病防治进社区”项目,带领团队年均完成高血压、糖尿病公卫随访8000余人次,举办健康讲座50余场。他设计的“血糖监测日记”简单实用,被纳入花都区慢病管理规范;首创的“家庭医生+专科护士”联动模式,使辖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下降37%。2025年,他因在医防融合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获评花都区“医心为民极先锋”先进个人。作为花都区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教学主任,赖福丰累计带教全科培训学员、下级医师200余人,他独创“病例复盘教学法”,让学员临床技能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100%。科研方面,他主持广州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5篇,2023年带领团队斩获“花都工匠杯”临床技能竞赛三等奖。

“光明”世界的守护者

——广州花都爱尔眼科医院邵东平

邵东平(右)。受访者 供图

邵东平(右)。受访者 供图

邵东平28年完成眼科手术约4万例,带领团队填补花都区12项技术空白;首创多项眼科诊疗技术,让数万患者重见清晰世界;每年带领团队为12万名青少年筛查视力,用行动诠释“人人享有看见的权利”。

作为拥有28年临床经验的资深眼科专家,邵东平在屈光矫正、眼底病、白内障等领域成就斐然。他带领团队率先在花都区开展全飞秒近视矫正、ICL晶体植入等前沿技术,屈光手术患者术后1年视力稳定率超99%;创新引入577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患者满意度达98%;开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通过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满足患者远中近全程视力需求。其中,他主导的“玻璃体消融术治疗飞蚊症”“儿童斜弱视综合矫正”等技术,让辖区患者无需远赴广州中心城区即可享受高水平诊疗。

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邵东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含北大核心7篇、SCI1篇),主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内率先将非接触广角镜应用于复杂玻璃体手术,较全国推广提前2年;首创“电焊工视网膜黄斑损伤”临床研究,填补国内该领域诊疗空白;参与的“三维OCT青光眼早期诊断”项目,使区域青光眼鉴别能力提升40%。他带领团队创建5大亚专科,年接诊儿童眼病患者超5000例,干眼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0%,持续以专业技术推动区域眼科诊疗水平提升。

近二十年来,邵东平院长带领团队深度参与政府“白内障复明工程”,为近万名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其中包括百岁抗战老兵、失明十年的贫困老人等特殊案例。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他推动建立“筛查-干预-建档”闭环体系,带领院内团队每年完成12万人次校园筛查。2024年,他率队赴贵州开展医疗帮扶,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掌握微创白内障技术,让偏远山区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他组建12人硕博眼科团队,创新“手术带教+病例研讨+国际学术交流”培养模式,30余名青年医师在他指导下独立手术成功率达98%,其中8人成长为科室骨干。邵东平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亚太青光眼会议、欧洲屈光与白内障年会上分享中国眼科技术创新成果,为团队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在无影灯下与死神赛跑,在社区巷陌为健康守望——花都医师用双肩扛起“健康守门人”的重任。他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他们甘作“生命的提灯人”,在平凡的日常中缔造不凡的生机。

致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的白衣战士!

南方+记者 周甫琦

通讯员 罗兰君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牟元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