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媒体+”赋能引流,云浮好物俏四方

南方+  2025-08-13 10:43

潮涌珠江,风起南方。“媒体+”赋能“百千万”的能量正在云浮加速扩散。云安跨省协作,郁南深耕无核黄皮产业,新兴组建全省首个县级联盟,罗定打造三位一体助农平台……

从全域视角看,云浮当下火热的“镇镇有声”直播间和短视频PK,同样契合了“媒体+”的内涵。“金故事”“金创意”持续涌现,“我要讲”“我要拍”成为新风尚,流量正反哺镇村建设,留下可持续的回响。

一地一策,“+”出新气象

今夏茶饮“顶流”,非郁南无核黄皮水果茶莫属。从2棵母树到80亿元产业,从岭南小众佳果到全国“夏日爆款”,其“破圈”背后,有着媒体赋能的一份力。从省外市场拓展到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再到“网络强村”建设,媒介传播持续塑造着黄皮影响力,使其如滚雪球般壮大。

可以看出,郁南早已尝到媒体赋能的甜头。7月末,郁南县再出实招——《郁南县实施“媒体+”打造超百亿无核黄皮产业工作方案》正式印发,通过“媒体+市场拓展”“媒体+文化赋能”“媒体+产业延伸”“媒体+生活交融”四大行动,将“媒体+”深度绑定百亿产业目标,为黄皮产业插上传播之翼。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媒体的时代使命。在云浮,这样的探索不止于郁南:云安区携手哈尔滨市木兰县融媒体中心,以“南来北往、寒来暑往”为纽带,已联合摄制6部文旅特产系列短视频,未来更将拓展多元合作;新兴县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媒体+”联盟,十余家中央、省、市、县级媒体加盟,同步发布“八个十”项目清单;罗定市启用全省首个“供销+融媒+高校”三位一体助农电商平台,让乡土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联动增效,从直播间到多元赋能

“家人们,福利来啦,手慢无!”“认准罗定融媒直播间,地道好味带回家!”热情洋溢的吆喝声,从罗定市融媒体中心新启用的“罗定好物馆”直播间传出。物产丰饶的罗定,正以“媒体+”为切口,让“家珍”走出大山、声名远播。

“供销助农・融媒臻选”电商平台的启用与“罗定好物馆”直播间的上线,正是罗定的破题之举。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该平台深度融合供销社的供应链优势、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势能以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支持,三方资源协同发力,为农产品上行构建起全链条赋能体系。

罗定的谋划不止于“带货”,更以“媒体+文化”为抓手,深挖文旅内涵,让城市故事、历史人文与乡镇见闻随好物一同被“再发现”“再表达”。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新兴联盟蕴含了类似的思考。新兴推出十款最具“媒体+”推广价值的新兴特色农产品项目,通过媒体矩阵助力新兴香荔、凉果、排米粉等特产打开全国市场,让“新兴优品”品牌深入人心,让“新兴味道”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全域传播,从资源整合到网感觉醒

细览“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新兴联盟的首批项目清单,“最具推广价值的农产品”“最具特色的乡村”“最具潜力的旅游路线”“最具活力的新农人”等“最字头”内容,为媒体聚焦指明了精准方向。

新兴的布局远不止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整合资源开展立体化宣传的同时,更提出要把“媒体+”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文化传播等多元维度。

从架构清晰的实施方案到全新上线的电商平台,从精准化的传播项目到跨区域的合作网络,云浮的“媒体+”探索正不断拓展新表达、新路径。7月伊始,云浮市融媒体中心与云安区融媒体中心已加入省牵头成立的南方智媒发展共同体,在内容、技术、渠道和经营上寻求“朋友圈”的生态加持。

目光移至乡镇,蕴含“媒体+”内涵的实践早已破土而出。当下,云浮“镇镇有声”项目把传播资源向全市63个镇街倾斜,让所有乡镇“觉醒网感”,拍视频、上直播、搞设计,展现镇域气质,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各处镇村各处声”带火土特产、非遗、文旅。

观察

多样路径涌动“媒体+”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媒体+”正成为一股澎湃的新动能。云浮各地的已有实践表明,这并非单一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多样探索。

各地路径虽各不相同,却有共同指向——让乡土好物、乡村故事借助媒体的放大效应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与人心。它不仅使流量转化为销量,更是乡村形象、产业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协同跃升。

视觉流量正在转化为发展动能,乡土资源正成为传播富矿。云浮的山水风物、新农人的活力、产业的蓬勃,成为极具传播价值的优质内容资产。可以预见,随着“媒体+”从带货直播延伸到产业链升级、文化赋能与治理创新,这股活力将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让更多乡村在屏幕上“出圈”,也在现实中“破圈”。

南方+记者 崔洪铭

编辑 李恺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