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5年世界U21男排锦标赛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同日在江门开赛,让这座城市再次站到聚光灯下。
开放与包容,是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城市气质;拼搏与进取,是江门作为“排球之乡”的城市底色。以赛为媒,世界的目光投向江门,看到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不懈探索和精彩成果。
借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契机,江门将大力发展体育经济,构建“跟着赛事去旅行”新业态,让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台山举行。杨兴乐 摄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台山举行。杨兴乐 摄
排球传承百年
江门是“中国侨都”,有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排球在江门的兴起,正是始于侨都特有的开放基因。
1914年,台山华侨子弟从海外引进排球,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乡民的体魄。到1919年,台山斗山浮石村就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协会。华利磨,正是排球的英文Volleyball的台山话译音。
此后,在华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普及,几乎村村有排球队,连晒谷场、村巷等场所都可以变为临时球场。
台山人不仅爱打排球,还打出名堂。早在1927年8月,当时的台山县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夺得的第一项排球国际比赛冠军。后来,台山县排球队连续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实现“三连冠”。
20世纪30年代,台山籍排球运动员出席远东运动会。台山市档案馆供图
20世纪30年代,台山籍排球运动员出席远东运动会。台山市档案馆供图
1958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到台山视察,特意来到灯光球场(现台山体育馆)观看了排球比赛,并亲切接见比赛的球员和教练员。1972年,他在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视察时说:“全国排球半台山,你们知道吗?”从此,“全国排球半台山”这句话举国皆知。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台山走出了不少排球名人。据不完全统计,台山为中国培养输送了500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
时至今日,排球在江门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刻进江门基因的文化符号。2020年,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在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的江门体育中心揭牌,这是中国排球协会在广东省的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也是对江门作为“排球之乡”的充分肯定。
江门体育中心。熊毅 摄
江门体育中心。熊毅 摄
赛事轮番登场
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是城市的“秀场”。
在十五运会和2025年U21男排世锦赛举办前,“排球之乡”已经成功举办多场国际级、国家级及省市级的大型排球赛事,如世界排球联赛(江门站)比赛、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四国U21男子排球邀请赛等。
台山还积极打造“侨VA”品牌赛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办赛模式,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赛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联赛(侨VA)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标志着台山排球赛事品牌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侨VA)都斛赛区比赛现场。台山市都斛镇供图
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侨VA)都斛赛区比赛现场。台山市都斛镇供图
除了排球赛事外,马拉松、击剑、自行车、网球、海钓、龙舟、咏春拳、蔡李佛拳等赛事活动也在江门遍地开花。这些年,江门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无论在赛事数量、赛事级别、赛事项目种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4江门马拉松赛。熊毅 摄
2024江门马拉松赛。熊毅 摄
一系列品牌赛事,不仅是竞技角逐的舞台,更成为城市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凭借足够丰富的大型赛事承办经验、高规格打造的体育场馆、暖心贴心的人性化服务,江门屡次获得赛事主办方以及选手的好评。
赛事也点燃了全民健身新热潮,让江门的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完善。据统计,江门共建有36个公共体育场馆,均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目前江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4平方米,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此外,城市绿道、健身步道、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等场地设施,也在不断建设中。
目前,“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系列文体活动在江门各地陆续开展,以排球、定向越野、自行车、武术、拉丁舞等体育运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在营造热烈办赛气氛的同时,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中。
“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杨兴乐 摄
“喜迎十五运,逐梦大湾区”2025江门自行车骑行嘉年华。杨兴乐 摄
激活发展动能
多元化的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展示平台,更是江门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多场重磅赛事在江门举行,“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消费效应持续显现,拉动了酒店住宿、餐饮消费、景区游览、文创购物等方面的增长。
比如早前在江门举行的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第三站),共吸引选手、家长等近12000人次汇聚江门,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超6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亿元。
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第三站)在江门举行。熊毅 摄
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第三站)在江门举行。熊毅 摄
十五运会期间,江门将串联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小鸟天堂、陈皮宴、侨都咖啡等元素,形成“竞技、打卡、消费”体验链。江门还将谋划设计一批展现侨乡文化、岭南特色、山水共融的精品骑游路线,全力打造大湾区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目的地。
开平碉楼。杨兴乐 摄
开平碉楼。杨兴乐 摄
“江门制造”也在持续发力。70家规模以上体育产业重点企业蓬勃发展,总营收达272亿元,滨江华体、五邑高尔夫、大长江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正在崛起。
当下,江门正鼓励和支持江门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与本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本地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开发高端体育装备,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品牌。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体育制造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体育装备、体育器材、运动饮料生产企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包容、奋斗、坚持、团结……这种超越国界、穿越时空的江门排球精神,是这座城市行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精神动力之一。当十五运会的东风吹过江门,八方来客齐聚侨都,他们会发现,江门因赛事而更富活力,赛事因江门而更加精彩。
编者按:体育是城市的脉搏。当一座城市充满运动的活力因子,那它便拥有强劲有力的“城市心跳”。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系列融媒报道,找准广东省21个地市的体育定位,深入挖掘相关故事,展现各个地市通过推进“体育+”加出发展新动能的新成效。
◎相关阅读
本期统筹:李强 潘晓晨
撰文:叶芷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