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穿透云层,洒在广州南沙港湾街道南横村上空。曾经仅拥有40平方米旧房的村民郭叔,站在科苑壹号小区新家的阳台,望着珠江口波光粼粼的水面,长舒一口气——儿子的婚房,总算有了着落。截至8月18日,南横村已成功安置近360套、总价值超8亿元的优质商品房,占全区同批七个村商品房安置总量的60%以上。这一场关乎土地激活、产业升级与民心凝聚的深刻变革,正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也让南横村项目工作组的艰辛探索显得格外耀眼。
制度创新,探索“模式”金钥匙
南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作为南沙区“首批”政府主导的项目之一,几经摸索终于蹚出了“政府—国企主导、参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成片连片开发”的创新实施路径。区级层面统筹设立城中村改造建设指挥部,区属国企开建集团担当改造主体,南横村项目工作组则承担起串联政府意志与市场力量的关键角色。一份看似简单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确认表》,背后却需经过26份材料的严谨审核,盖下的村民、村委、街道、区土发中心、区整备中心、开建集团旗下城市更新公司6个鲜红印章(指模),成为规范流程、严控标准的创新凭证。
这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背后,离不开南沙区土地开发中心等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与持续支撑——每日动态数据跟踪、密集政策解读与专业培训如齿轮般高效协同。一位拥有十几年征收工作经验的南横工作组突击1队队员感慨:“以前补偿发放、安置进度缓慢,如今新模式下审核完毕即迅速拨款、安置,效率大大提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模式精准切中村民核心关切:项目动工前,率先启动90亩安置复建区建设,彻底打消村民“安置无着”的顾虑;创新采用存量商品房安置方式,实现从签约到拿证平均仅需一个月的“港湾速度”。南沙区规自局派驻南横村工作组的综合协调小组成员指出:“选好房、早入住、安居优,正是解开村民心结的第一把钥匙。”
南沙区土地开发中心到南横村项目部调研。受访者 供图
南沙区土地开发中心到南横村项目部调研。受访者 供图
规划激活,挖掘“土地”金钥匙
模式是骨架,规划则为南横注入血肉与未来。项目整体以“湾芯智谷·魅力南横”为发展愿景,昔日沿珠江东路零散分布的小规模企业与批发零售点,将被“十”字形产业骨架重新塑造:横向打造“环市大道科技创新轴”,强化科技赋能;纵向延伸“水乡智慧休闲轴”,汇聚商业流量与人气。
规划不仅立足于空间重塑,更建立在对土地潜能的深度挖掘之上。450多亩长期闲置的集体留用地将被全面盘活,1350余亩改造地块集约将释放出未来可开发的高价值资源。按规划,480多亩储备用地完成复建后,将推出约80万平方米的可售住宅、超过6万平方米的商业商务物业及21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住混合建筑。村民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一个“让村民共享土地增值红利”的产城融合样本,正在南横渐次成形。除了土地价值的显著提升,同步推进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也在不断织密便民服务网络,居民生活品质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
南横村项目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效果图。受访者 供图
南横村项目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效果图。受访者 供图
民心工程,打磨“攻坚”金钥匙
再宏伟的蓝图,也需直面现实的挑战。南横村的征拆工作一度举步维艰:多次留用地表决未能通过,工作会议上出现激烈争执,开工仪式遭遇村民阻挠……一位在南沙区土发中心工作十余年的南横村工作组成员坦言:“这是我所经历最‘难啃的骨头’,但它也堪称城中村征收实施规范的样板。”
转变始于倾听。工作组主动启动“夜访机制”,由组长带队于晚八九点后入户恳谈,常持续至凌晨,将村民实际诉求反馈至协议条款和规划方案中。90亩留用地兑现方案得以优化,1.3亿元补偿款迅速到位,可见可感的利益让坚冰逐渐消融。
面对难题,不仅需要韧劲,也需巧劲。南横村工作组创新推出“四维工作法”:突击队冲锋,以领导包村、中层包片、骨干包户层层压实责任;村干部助攻,发挥人熟、地熟、情熟优势缓和矛盾,现任、离任干部齐上阵;专家顾问助阵,法律、税务、公证等多专业力量驻点服务,线上线下智囊团24小时在线;标准刚性引领,始终坚持同一政策口径、同一把尺度衡量。
队员们扎实推进“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将复杂政策转化为家常语言,协助村民办理评估、认证等手续,一位突击队5队队员甚至磨破三双鞋;另一位突击5队队员总结出“亲戚情感沟通法”,以真诚化解冷漠,笑称“参加城中村改造工作一年下来多了几十个哥、姐、叔”。厚伦街郭伯祖屋涉及十多位继承人,经突击队员多方协调和司法支持,最终完成公证;起初坚持将不符合测绘规范的飘板纳入补偿面积的何伯,在经过五六次复测后也渐渐接受了结果。村民私下评价:“工作组年轻人做事踏实、为人真诚。”每一个签下的名字,都是信任的累积、民心的汇聚。
正是这种既“走新”又“走心”的工作方式,让6个月便完成超95%年度签约任务的奇迹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随着科苑壹号小区的灯火次第亮起,南横村的面貌正在悄然重塑。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变迁,更是一次对土地潜能、产业动能和民心势能的系统激活。模式创新、规划增值与民心温度——这三把“金钥匙”,共同开启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境界。
南横村的实践深刻表明:城中村改造绝不是冰冷的土地腾挪,而是新质生产力在基层土壤中的真实生长。当沉睡的土地被现代规划唤醒,当村集体资产嵌入城市经济循环,当“洗脚上楼”的迷茫被优质安置驱散,新城与新生活的大门,也正在这三把“金钥匙”的转动中缓缓开启。规范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这座百年古村的蝶变晨光,终将照亮更多角落。
南方+记者 郑国豪
通讯员 郭运祥 谭书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