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惠州行:4篇游记吸引超40万人共赏岭南文脉

惠州日报  2025-07-29 06:31

2025年夏,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岭南之行,

让惠州这座千年古城

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惠州之行中,

莫言与友人王振走访惠州西湖、

叶挺纪念馆、叶亚来故居、

惠州苏东坡祠及罗浮山葛洪博物馆等地,

在公众号“两块砖墨讯”连发四篇游记,

该系列文章阅读量均超过10万。

游记中,莫言

以诗词、书法、史论交融的独特方式,

将惠州的历史风骨与人文气象凝练成章,

引发全国读者对惠州文化的深度共情。

用诗词解读惠州千年文脉

惠州之行,莫言一行首站游西湖。苏堤穿行、西湖泛舟、丰渚赏荷,莫言灵感涌动,挥毫写下:“凡有东坡履印处,都成佳景引人来。童心一片朝云美,无妒方能得大才。”寥寥数语,勾勒出苏东坡与王朝云在惠州留下的浪漫佳话。

莫言游览广东惠州西湖。 王振 摄

莫言游览广东惠州西湖。 王振 摄

他还创作了一首《自度曲·惠州西湖怀东坡》,以词牌新调对比杭州、扬州、惠州三地西湖,最终赞叹:“天下西湖三十六,谁比惠州西湖秀?”词中“玉塔影清湫,九曲桥通幽”“孤山朝云伴夜读”等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烟雨之中,触摸到惠州千年的文化脉搏。

叶挺纪念馆也是莫言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地。在《北伐名将 抗日先锋》一文中,莫言以三首七言绝句浓缩叶挺传奇的一生。其中“起义二州开世纪,飘零十载梦红旗”一句,既写出了将军的革命气概,又道出历史的悲壮色彩。

莫言参观广东惠州叶挺纪念馆。 王振 摄

莫言参观广东惠州叶挺纪念馆。 王振 摄

在惠阳区秋长街道的碧滟楼,莫言对侨领叶亚来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中原一脉 南海千支》中写道:“中原文脉客家语,南海丰功番地侯。”这短短十四字,概括了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再到南洋打拼的壮阔历史。而“北祭家山日,涕零举三杯”的诗句,更是把华侨的乡愁写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在碧滟楼现场出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引发全国网友争相对下联,成为文化互动的佳话。

罗浮山作为名山,给了莫言另一种文化启示。《堂前古井 肘后仙方》一文将东坡与葛洪并置,认为前者以诗文治愈人心,后者以医道拯救生命。莫言写道:“苏公诗赋葛仙术,百代千秋两羽毛。”在他看来,二者虽时隔千年,却共同构筑了惠州的地域性格。

网友:建议结合莫言游记

开发主题文旅线路

莫言的四篇游记不仅是一组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厚重的惠州文化推介书。

莫言在广东惠州西湖。摄影王振

莫言在广东惠州西湖。摄影王振

网友“方”表示,墨韵之舟载承千年东坡遗风,墨香、诗心、湖光交融相叩,通篇漫溢岭南名郡千年文脉烟霞,学习了,佩服佩服!

网友“蓝天白云”表示,莫言笔下叶公“开域散财”的拓荒史诗,与王振诗中“掌纹里游动的两条河”相映成趣,共同让迁徙者的乡愁与文化根系,在陶罐裂痕与天井暮色里生长出跨越时空的共鸣。

网友“晴天华华贰”则认为,莫言与王振的唱和,以东坡、葛洪为引,融诗、书、史于一体。古井映影,青蒿含情,于笔墨间见古今相照,简淡中藏深致,尽显文化传承之韵。

莫言以诗词、书法、史论交融的独特方式,也备受网友喜爱。网友“小静大王”认为,莫言“南天一叶”草书作品,笔墨酣畅,字形欹侧多变,章法错落有致。结合参观叶挺将军故居的背景,文字与书法形式共同抒发追思、敬仰之情,“是情感与书法艺术结合的体现”。

更有网友对市文广旅体局提出建议,可结合莫言游记开发主题文旅线路:让更多的游客跟着莫言游惠州,感受惠州山水、人文之美。

来源:惠州日报

图片来源:两块砖墨讯

采写:记者龚妍

编辑 南小惠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