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韧竹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日前赴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小学开展为期5天的“全链条育人”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发挥青年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双百行动”走深走实。
实践团此次支教活动聚焦“五育融合”育人体系,以“寓教于乐——实践驱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深度融入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科学探索等多元特色课程,为乡村儿童打造涵盖音乐、舞蹈、剪纸、绘画等领域的“多彩课堂”,以“青年情”点燃“支教行”,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持续生长、扎根。
非遗闪耀
汇聚微光点亮未来
民歌教学课堂上,为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非遗文化,实践团特邀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排瑶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唐六妹面对面给学生授课,让非遗文化在助力当地教育发展中得到更鲜活的传承。“连南是个好地方,条条大道都宽广……”当孩子们清澈的嗓音与古老旋律交融,“非遗”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唐六妹教授排瑶民歌《庆丰收》。广财贸供图
唐六妹教授排瑶民歌《庆丰收》。广财贸供图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非遗闪耀不止于歌声。在“剪出想象,纸上绘梦”剪纸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黎绮岚将艺术素质培养与非遗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细心勾勒着图案,在指尖上感受非遗文化的温度与智慧……在集中展示环节,孩子们自信地亮出自己的佳作,一言一语地讲述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寓意。
实践为舟
载梦亦载知识
支教期间,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备课,将“扶贫——扶智——扶志”的理念融入实践,创新采用沉浸式教育模式: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趣味科学实验,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兴趣大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成就感,在科学熏陶中埋下“科技强国”的种子;通过“普法讲解+书法艺术”形式,指导孩子们书写下“守规矩,反走私”标语,使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增强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示范科学实验的正确操作。广财贸供图
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示范科学实验的正确操作。广财贸供图
支教的成效在孩子们的变化中悄然显现:曾经怯于表达的孩子主动举起手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我要为祖国作贡献”;绘出“我心中的家乡”时,孩子们创作力的破土而出,清澈眼眸中闪烁出对家乡的喜爱……
实践团带队老师彭蓓蓓表示,“教育不是瞬间的灿烂,而是细水长流的温暖。未来,实践团将会不断探寻全链条育人体系,为乡村儿童提供更系统、高质量的暑期陪伴教育。”
韧竹,有坚韧向上、虚心有节之意。这支年轻的队伍恰如其名,将知识的清泉引入乡村教育的田野,更以非遗文化之灯点亮童心,用多彩课堂赋能瑶乡教育,映照出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教育振兴的担当。
南方+记者 黄津 陈国飞
通讯员 广财贸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