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车流量达3155万!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绘就湾区融合发展新图景

作者 袁佩如;张令;李赫 2025-06-30 17:37
01:01

总车流量超3155万!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绘就湾区融合发展新图景

晨曦映碧波,车龙跃长虹。每一天,深中通道上人流、物流、车流,川流不息,奏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协奏曲。至2025年6月30日下午3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车次,日均8.64万车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切实发挥了交通开路先锋作用。

2024年6月30日,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万人会战的深中通道正式建成通车。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嘱托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一年过去,深中通道的成绩如何?又带来了哪些巨变?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

铺就平安顺畅之路,护航千万车流

通车一年来,深中通道车流量呈持续上升态势,重大节假日尤为明显。从2024年国庆首日的15.5万车次,到今年“五一”假期当天的18.16万车次,深中通道四次刷新车流高峰纪录。“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会同各方以智慧管养保安全、促顺畅、添舒适,经受住了多次超大车流考验,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张长亮表示。

开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集团与地方交警、消防、应急、气象等多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等处设置多个备勤点,路政、交警、消防、应急急救等单位进驻一线,通过路网调度中心进行中枢调度,实现安全和应急管理“三岛联动”。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

“我们与拯救单位实行‘驻点+巡查’双循环模式,在全线设置了8个应急驻勤点,采取逆时针方式联动,实现全线高效的事故处置和快捷支援。”深中通道路政大队长黄晓红说,“我们对易堵点实施‘一堵点一方案’,在车流高峰时段利用自动化无人机巡航装备进行巡查和车流疏导,保障整体通行秩序良好。”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联合交警等部门采取路(政)、警(察)联合巡查保畅通。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联合交警等部门采取路(政)、警(察)联合巡查保畅通。

深中通道是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水下枢纽互通、海上特长特大桥梁组合工程,运营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车流极大时,我们视情况采取远端导流、滴水式放行,近端优化车道、交替通行等措施,避免车辆长时间堵在海底隧道和海上长桥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桥、隧车流畅顺,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时也能得到快速救援处理,尽快恢复通行。”深圳市西部交警大队中队长李展艺说,在车流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管控,将极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通过时间将至少翻倍。

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监控人员利用多个智慧管控平台实现精准监控、调度。

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监控人员利用多个智慧管控平台实现精准监控、调度。

绘就绿色智慧之路,智引美好生活

从建好到管好用好,深中通道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相较原过江路径,一年来共减少车辆行驶里程17亿公里、节约燃油1.1亿升、减少碳排放21.9万吨。近期,有市民在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打卡时,多次看到中华白海豚在海面嬉戏。

深中通道全线设置了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无死角覆盖。

深中通道全线设置了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无死角覆盖。

“我们从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广深高速等路段调派资深‘老将’组建运营团队,同时充分运用集团多年来丰富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果,全面推进智慧管养落地。”张长亮说,深中通道构建了智慧监测平台实时监控、识别结构物安全状况,以及覆盖全域的桥梁防碰撞体系,有效降低船撞桥风险。

“全线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覆盖,目前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达97%以上。”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字化管理部刘碧波介绍,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事件分析系统、AI道路分析系统等如同无形“慧眼”,为深中通道拉起一张信息感知网,助力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异常事件。同时,由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等七大系统组成的隧道防灾救援联动体系,有力保障海底隧道的通行安全。

超级工程的运营虽是超级挑战,但在交通人眼里,也蕴藏着创新的无限可能。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负责人徐先蔚介绍,深中通道率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区域路网级关键技术研究,上线试运行以深中通道为核心的“一通道六路”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当前,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交通集团的指导下,我们抓紧将‘一通道六路’扩展到‘五桥十五路’,把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跨江通道和珠三角主要骨干高速公路纳入其中,不断提高整体路网的交通智慧化管控水平。”

贯通融合发展之路,赋能湾区新局

当前,深中通道每天通行的车流量,约占跨珠江口车流总流量的五分之一,并呈快速增长趋势,骨干通道的效应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诱增珠江口过江车流近15%。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一系列跨江通道,正为粤港澳大湾区打开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

路通财通。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契机,中山市全力推动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全面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目前,深圳、中山两市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以及六个领域的50余份细化协议,以合作为突破口下活实验区建设的“先手棋”。

深中通道上人流、车流、物流川流不息。

深中通道上人流、车流、物流川流不息。

深圳和中山首次实现跨都市圈、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之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协同机制。“我们规划建设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目前两市已共同启动合作区综合规划编制,将明确空间、产业规划等内容。”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振辉说,深圳、中山加强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已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深中通道直接连通了深圳前海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三市共建综合交通体系,开通深圳-中山、深圳-南沙跨市公交和旅游专线。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管理科负责人孙荣说:“目前,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形成深中‘无感跨市’通勤圈。”一年来,珠江西岸旅客到深圳机场乘机人数,实现翻倍式增长。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海边,新形成的“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深受市民喜爱,成为网红打卡点。据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数据,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累计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实现旅游收入216.44亿元,同比增长23.47%。

同时,中山衔接深圳“20+8”产业政策,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协同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引进深圳“数字+”“设计+”资源,赋能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构建“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区域创新协作格局。2024年,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近八成。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大湾区物流通了、产业活了、人气旺了、生活好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越来越大,民生福祉的和声愈发嘹亮。

文字:南方+记者 袁佩如 李赫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通讯员:粤交综  粤交集宣  沈仲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