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会班级统一购买班服,你怎么看? 有点浪费,一年穿不了几次 如果价格样式都合适,未尝不可,但要家长自愿购买 我有其他意见,评论区见 提交
深圳家长投诉运动会班服只穿1次太浪费,教育局强调“自愿原则”
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如期而至,孩子们期待着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家长们也盼着这场活动能为孩子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几分活力。
然而,深圳却有几位家长犯了愁——家委会又在群里发起了班费收取通知。
近日,数位深圳家长在网络留言板上对运动会额外收费项目——如统一购买服装、出资排练等——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开销既不实用,也有违运动会初衷。
“每年运动会前,学校成长部都会通知班主任和家委,动员各班统一购买班服。理由是:班服是班级的‘名片’,能增强凝聚力、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形象统一,还申明‘自愿购买’。可实际上,一旦有家长反对,家委会便群起而攻之,用‘没有集体荣誉感’‘不顾大局’等话术进行道德绑架,甚至将持不同意见的家长移出群聊。为了不让孩子被孤立,大家只能‘被自愿’,这些开支成了我们隐形的负担。”
另几位家长提到:
“月底开运动会,家委直接在群里发了统一服装的购买链接。部分家长和家委用言语裹挟不愿购买的家长,形式主义泛滥,给我们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孩子入学后,每年运动会都要买新班服,今年也不例外,简直成了‘一年一服’。每学年还要交200元班费。每年都搞这些花哨的名堂,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
“小学运动会竟要家长凑钱请校外老师排练入场节目,一个班1500元,要求所有家长平摊。”
家长们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专门购置的班服使用率极低,往往只在开幕式穿一次,造成浪费,不如统一穿校服,既公平又避免攀比。
二是额外花钱排练节目、购买服装,是否让运动会偏离了锻炼身体、弘扬体育精神的本质,沦为一场“表演秀”。
教育局回应
对此,深圳多个区教育局作出回应,均强调“自愿原则”:
龙岗区教育局回应:
经核查,相关班级家委会在采购表演服前已征求家长意见,超90%家长自愿购买。学校也再次向家委会明确了“自愿原则”。
宝安区教育局表示:
- 针对校外聘请老师指导:
家委会为提升班级节目表演效果,在家长群征求家长意见后,聘请校外机构老师进行指导,学校将加强对家委会的管理。
- 针对购买班服:
方阵队服装可选用校服,或由家委会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统一采购,但不得强制。学校将加强家校沟通,规范家委会运作,提升工作透明度。
“被自愿”的困境
尽管教育局回应强调自愿,仍有家长表示,现实中很难真正“自愿”。
运动会购买班服、排练的事宜往往是由几位家长组成的家委会代表负责。家委会选好了购买的服装和节目后在群里通知,表面是征求同意,实则常让“自愿”变味为“被自愿”。
如果有家长不愿购买,很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不让孩子被孤立,其余家长最终也只能被迫妥协。
不过,也有家长持不同看法,为了让运动会顺利举行,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适当出点班费可以接受。只要衣服合适,也能多次利用。
对此,你怎么看?
撰文: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