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的海风掠过,送来南海深处咸鲜的气息。这不是岛屿,也不是船舶,而是一座即将唤醒深蓝的养殖重器。“湛江湾1号”犹如一座“海上城堡”,矗立在湛江招商邮轮城码头边上,正静静伏卧在海天之间,蓄势待发。
湛江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坐拥1556公里海岸线、20万平方公里海域,是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黄金地带”。眼前蓝海是湛江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11月19日,“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正式交付,并同期面向公众开放参观。作为湛江落实海洋强国与科技强国双战略的生动实践,“湛江湾1号”代表着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与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又一标志性成果,将继千年海韵,筑现代新城,谱写湛江向海而兴的华丽乐章。
养殖重器启航
革命性技术“破局”
“我国正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转型,正需要这样的硬核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表示,“湛江湾1号”聚焦深远海资源高效利用与绿色低碳发展,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已探索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范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
“从图纸构想到重器建设,是一场与技术瓶颈的较量。”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湛江湾实验室主任欧先伟说,在研发过程中,“湛江湾1号”做到多次关键性破局,实现“船箱一体”的设计革命,首创“半潜式超大开口船型”,解决抗风浪核心难题。同时,实现绿色能源自主供给,研发“光伏+风电+储能+柴油辅助”的混合能源系统。
欧先伟介绍,“湛江湾1号”搭建了覆盖“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收获加工”全链条的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温、溶氧等参数,AI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判断鱼群健康状态,为实现“手机值守”“无人化养鱼”打下坚实基础。
碧海浮光,泛起千层浪,养殖重器正启航。在交付仪式上,建造方大津重工向湛江湾实验室转交“湛江湾1号”的养殖平台操控钥匙,意味着这一艘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网箱型平台正式迈向深蓝海域。
交付不是终点,而是出征的号角。“湛江湾1号”全长154米,总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设有12个独立的养殖区域,年产名贵鱼类超2000吨,“向海洋要粮食”的征程就在当下。
此时汽笛长鸣,这艘养殖重器从近岸浅海走向离岸深蓝之时,也代表着耕海牧渔的模式从粗放迈向精细,为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注入新动能。
从海洋到餐桌
海洋城市“鲜”一步
“我像登上航母一样,养鱼也有大作为啊!”在“湛江湾1号”开放日参观期间,作为传统老一辈渔民的朝叔不由感慨。从传统鱼排转到养殖重器的视觉冲击,深刻地刻画在当地市民的心目中。
如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播种”,开放市民参观就是精神层面的“收获”与“分享”,这比养殖千吨渔获更具有价值。这无疑是,现代化海洋牧场连接市民公众的桥梁,也是湛江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举措。
截至21日,市民游客可通过“湛江湾实验室”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11月10日17时已开放预约),每场约30分钟。在等候参观期间,还可以参加现场互动小游戏、美食品尝等环节。
在21日之后,“湛江湾1号”将驶往硇洲岛外30海里海域,率先开展赤嘴鮸养殖试验。在2026年上半年,“湛江湾1号”增养金鲳鱼、石斑鱼等品种,后续将根据养殖成效与市场情况分批上市销售。
据悉,湛江湾实验室旗下湛江龙王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搭建好“湛江湾会员商城”,作为“从海洋到餐桌”的直供链路。产自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名优鲜品以更方便、更快速、更直接的方式送达市民手中。
事实上,近20年来,湛江市先后荣获“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四项国家级称号,渔业产量和产值连年稳居广东省首位。
如今“湛江湾1号”驻守南海,让湛江这个新时代海洋城市,始终“鲜”人一步。新鲜甘甜的章红鱼是刺身爱好者独家选择,赤嘴鮸产生的花胶滋补了整个冬天,满口爆浆的黄油蟹,软壳蟹、东风螺、石斑鱼陆续从海洋走向到餐桌。这座以鲜而闻名的城市更显得名副其实。
湛江向海而兴
全链条步步为营
2025年,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湛江海洋生产总值达623.31亿元,同比增长6.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41%,海洋经济城市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9、全省第三,全年海洋经济增长率力争6.5%左右,海洋生产总值达1400亿元。
在湛江谋划海洋经济的宏大版图中,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蜕变为一个融合了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海洋领域实践的重要路径。
如何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湛江模式”?湛江打造出从“一粒种”到“一条鱼”,再到“一道菜”的完整产业闭环。湛江湾实验室在这个科技引领、绿色高效的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体系中,恰好扮演着 “核心引擎”和“创新大脑” 的关键角色。
近年来,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海塔1号”等多系列大型养殖平台,配套科技智能装备,已形成了覆盖全海域的完整养殖装备体系,同时持续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链条技术集成。
在深远海优质鱼种育繁推上,湛江湾实验室突破章红鱼、硇洲族大黄鱼等繁育技术,培育“广福1号”湛江蚝等新品系;利用分子育种、基因组学等先进技术,支撑企业培育生长更快、抗病力更强、品质更优的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等新品种,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茫茫深蓝,遥遥征途,无智不足以深耕。湛江湾实验室进行全链条智能创新,开发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养殖管理系统,通过水下机器人、传感器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精细管理,让养殖变得可测、可控、可预警,开拓深蓝智慧渔业新局面。
湛江向海洋要粮食,要好粮,更要精粮。湛江湾实验室突破全新保鲜与加工技术,从加工下脚料中提取胶原蛋白、鱼油等生物活性物质,充分突破鱼油、胶原蛋白肽等制备工艺,为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品附加值,构建深海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
湛江向海发展,向海而兴,从种业与装备,到现代化精深加工,再到流通与消费,构建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体系。湛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提升全链条技术至更高纬度,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逐步迈进,为湛江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这首耕海牧歌更加嘹亮。
撰文:邓汉文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