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6万多人托我找对象

作者 王芃琹 2025-05-19 11:28

当社交软件挤满手机屏幕的今天,“婚介所”仿佛是上个时代的产物。而在广东佛山,暨南大学毕业的“95后”袁晓琳偏和丈夫邵俊洋“逆潮流”闯进婚恋市场,开起了婚介所,一开就是四年。

从单打独斗到组建了一支近20人的团队,他们的“红娘事业”日益红火:其打造的线上平台拥有注册用户超六万,线下累计服务会员破万人。

“年轻人还是想结婚的,只是有的人很难迈出关键一步。”据袁晓琳粗略估计,会员中约有40%是“95后”,其中大部分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之间,还有个别会员资产上亿,“基础物质条件都不错”。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阻碍年轻人“脱单”?这对“95后”夫妻又是如何将“做介绍”玩出新花样?

“95后”袁晓琳和丈夫邵俊洋开起“90后婚介所”。受访者供图

“95后”袁晓琳和丈夫邵俊洋开起“90后婚介所”。受访者供图

离开互联网大厂,“95后”转行做婚介

提起婚介所,人们常想到的是简陋门面前贴满信息的大纸板。而在禅城禅桂坊,袁晓琳和邵俊洋打造的“90后婚介所”彻底颠覆了这一刻板印象——红白配色形成强烈视觉冲击,ins风大厅装潢俨然一间网红咖啡店。

“每到周末,大厅里坐满了咨询的客户,昨晚我们聊到快深夜。”眼前这位长发披肩、开朗健谈的姑娘正是“红娘”袁晓琳。

1998年出生于南海里水的她,本科就读于暨南大学;2020年毕业后,在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相关工作。2021年4月,怀揣创业想法的她辞职回到里水。

回家后,袁晓琳发现身边同龄人普遍面临婚恋困境:交友圈单一,缺乏认识异性的渠道,频繁相亲却难有结果。

“我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袁晓琳的姐姐正处于适婚年龄,每周被家里安排几次相亲,常与家人争吵。

“她不是不愿意相亲,而是这种模式大多浪费时间。”她解释,传统相亲多是媒人觉两人年龄相仿便撮合,两家人喝茶“尬聊”的局促氛围中,男女很难实质交流,往往见面五分钟就判定不合适。

彼时“脱单盲盒”风靡。单身男女花几元钱就能抽到一个“盲盒”。这些盲盒通常外部仅标注性别、星座、血型、属相等基本信息,其他私人信息全在盲盒内。能否抽到合意的“对象”,全凭买家运气。

凭借敏锐的互联网触觉,袁晓琳意识到“年轻人婚恋市场”可能是创业新赛道。“想做就做!”她决定在私域流量试水,通过线上公众号以及线下活动,为有需求的单身青年匹配合适的对象。

起初,客户多是通过朋友介绍而来。她会先和单身者详谈,了解其信息与需求,再人工匹配。一对单身男女的脱单令她印象深刻:一位是老师,另一位在银行工作,“得知两人都是潮汕人,我决定介绍他们认识,没想到很快走到一起”。

入行刚数月时,她已成功促成数十对情侣,其中2对领证结婚。她与老公邵俊洋也是这样认识——“原本我把他纳入优质男生库,想推荐给其他女生,后来我们聊着聊着就在一起了。”袁晓琳笑言。

他们条件不错,为何脱不了单?

婚介所的一面墙挂满会员送的锦旗,每面锦旗背后的脱单故事,这对“红娘”夫妻都记得清清楚楚。

与传统红娘不同,他们花在“聊天”上的精力远比“配对”多。他们发现,来咨询的年轻人大多物质条件优渥:年薪大约10万-20万元,有稳定工作,属于世俗定义的“优质适婚对象”。

“条件不错,为何脱不了单?”邵俊洋发现,有时候单身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通过交谈去挖掘、了解他想要什么,“唯有深聊才能摸清真实需求”。

因此,每签一个会员,他们都会进行深度访谈,从情感经历、思维模式等维度了解会员,然后录入客户数据库,并商定形成个性化服务方案。

“只有了解得越全面深入,我们才能为会员做更精准的匹配。”就在采访前一晚,邵俊洋刚与一位男会员聊到深夜。这名男生通过家里相亲认识初恋,两人经历了分分合合,他想重新相亲,却因初恋求复合而犹豫。

“我们没急着塞人选,而是陪他层层剥茧。”交谈中,邵俊洋发现男生从小被父母过度管控,恋爱时总因“三观不合”导致分分合合。直至聊开,男生才坦言“可能内心并不喜欢女生”。

在袁晓琳看来,这正是与传统婚介所的区别之一,“按会员硬性条件筛人不难,但我们希望真正帮他们找到幸福。”一般,在“红娘”确定推荐人选后,婚介所会安排双方见面,有时还会提供着装提醒,甚至给出首次聊天建议主题。

双方首次见面后,袁晓琳及其团队会回访,必要时会为其制造更多接触机会。在他们看来,仅凭一面之缘很难完整了解对方,需多次接触才能发现闪光点,“我们很多案例都是这样脱单的”。

在这对“红娘”夫妻眼中,男女之间的条件,如果只是要做到机械化匹配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调整心态、良好沟通。“所以大家如果要找到另一半,需要的不仅是相遇的机会,更是相知的能力。”邵俊洋说。

“和我们聊完后,男生回去就求婚了”

深耕行业多年,两位“红娘”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单身男女,也逐渐摸透了不同群体的择偶需求。

“我们这也有很有钱的‘企二代’来找对象。”她透露,“企二代”择偶大多很谨慎,很少与合作伙伴联姻,“我们知道有因结婚对象选择不当而影响家族生意的案例”。

最近,邵俊洋收到了一位“企二代”前会员的婚讯。这名男生的妻子正是经袁晓琳团队推荐结识的。

“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之前差点分手。”某天深夜,邵俊洋突然接到男生的电话,表示自己想续费。“会员想续费,意味着他们分手了。”邵俊洋心里一沉,赶紧找男生了解情况。原来,男生在相处过程中对女生的某个习惯无法忍受。

“你回想一下,和她认识后自己是不是变好了?变开心了?”经过“红娘”的一番开导,男生恍然大悟,人无完人,学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才是关系持久的秘密。

“和我们聊完后,男生回去就求婚了。”邵俊洋笑着说,“我可能是不太会做生意,主动推掉大单,但做这行不能只奔着钱,得有促成姻缘的心。”

见证过无数情感沉浮,这两位“95后”红娘的眼光也越来越准确。

“虽然我们的会员很多,但是有些要求太高,我们也满足不了。”袁晓琳说,在签约前会与客户进行交流,觉得沟通无障碍的客户才接。曾有一位丧偶带娃人士前来咨询,其对另一半的生肖、收入、社会地位都有很高要求。经过一番沟通后,袁晓琳坦诚地说:“你提出的要求不容易找到,个人的婚恋观很重要。”

袁晓琳对另一位女会员印象深刻:当时,这位女生因腿脚受伤不便外出,团队专门驾车一个多小时上门沟通。谈及结婚,姑娘直言“怕什么,我就是要勇敢向前冲!”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打动了所有人。

很快,两位“红娘”为这位女生匹配了合适的对象。两人首次约见时,因女生腿脚尚未康复,就定在女生家里,男生也顺便见了家长。两人一见钟情,相识四个月便走入婚姻殿堂。

“勇敢的人都是容易‘脱单’的,你看到缘分到了就要敢于向前冲!”袁晓琳感慨道。

祝愿年轻人,都能相信爱情

这两年,当代青年婚恋观持续引发热议。根据SoulApp发布的调研报告,在80后眼里,结婚是要担起家庭责任的大事;而00后则更希望婚姻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在。

对此,两位“95后红娘”有自己的理解:“‘婚介’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快了解我们,我们的本质是帮助单身人士更快找到幸福。”目前,袁晓琳的团队有约20人,大多是“95后”“00后”,他们正在将传统婚介变成一个新型社交场域,推出了各类产品和服务。

“线下活动是引流的重要引擎,我们每周都变着花样搞活动。”邵俊洋介绍,他们每周都会有小型社交活动,例如玩桌游、看电影等。这类活动通常很受欢迎,一开放报名便爆满。

每个月定期在创意产业园举办主题相亲活动。受访者供图

每个月定期在创意产业园举办主题相亲活动。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他们每个月会定期在创意产业园举办主题相亲会。“上个月我们是‘牛马人’专场,这个月轮到音乐派对,现场会有人上台大方介绍自己,邀请心动的异性上台互动。”邵俊洋透露,这类活动每次都会有三、四十人提前报名,很是火爆。

喝杯茶也能顺便认识异性,这是两位年轻人打造的又一社交场景。在他们自有的茶饮店内张贴了各类交友卡片。想寻找缘分的单身男女,可以在茶饮店的“脱单牌”上留下自己的条件,有人感兴趣就直接认领,不用尴尬开口。

在他们看来,佛山有近千万人口,当中不乏年轻单身人士,很多人可能只是缺少一个社交渠道认识合适的人。

他们每周都会策划小型社交活动。受访者供图

他们每周都会策划小型社交活动。受访者供图

与轻量化的社交场景不同,“婚介所”的线下会员服务则更精细,袁晓琳透露,他们会根据会员条件、服务时长、个性化需求来定制方案,费用跨度从几千元到上万元都有,线下会员已累计到上万人。

随着生意逐步走上轨道,这对“红娘cp”的亲朋好友也从不解变为力挺。刚开始,有人质疑他们211本科毕业却“不务正业”;如今,大家都觉得这份工作能帮到人,很有意义。

“每当见证又一对男女成功牵手,我们就觉得所有努力都有了意义。”邵俊洋说,“还是祝愿年轻人,都能相信爱情。”

策划:陈捷生

统筹:赵越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芃琹

阅读更多:专题|佛山好故事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