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点亮山乡,福田驻河源市和平县支教队的教育“圳”能量

2025-05-13 06:31

打造支教帮扶的

“福田范式”

2024年8月,福田区驻河源市和平县新一学年的支教队成立了。15名队员,心怀教育梦想,穿越百里群山,奔赴和平县的七所学校。他们用行动打造了支教帮扶的“福田范式”,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束光芒,点亮了一片星空。


课堂革命:让每节课都成为成长“充电站”

课堂是每位教师安身立命的阵地

也是支教队每一位支教教师

尽情挥洒的舞台

15位支教教师都是深谙新课标新理念的资深教师,他们敬畏课堂,通过静悄悄的课堂革命站稳了讲台,打造出一堂堂有温度的活力课堂,让每节课成为了孩子们的“充电站”“能量场”。

和平县支教队队长文国峰主任以多元读物串联时空坐标,副队长冉华副校长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顾冬梅老师自费购置多种教具并优化教法,曾凌老师探索双师英语绘本教学,王晶主任将雨天的教室打造成运动空间,卢超主任以实验和技巧激活物理课堂。

他们打破单向灌输的模式

借大单元整合、情境教学等方式

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与能力生长的“充电站”

实现了由知识传授向主动建构的转变

曾凌(福田园岭教育集团)老师

和阳明一小老师

尝试开展双师英语绘本教学

书香润心:打开山城孩子的“世界之窗”

在山城学校里

阅读可以说是打破地域壁垒

拓宽生命维度的钥匙

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针对留守儿童阅读短板

老师们构建立体化阅读体系

叶素菊老师推行“三读魔法”提升阅读量,顾冬梅老师打造英语角“国际沙龙”拓展阅读。

通过经典诵读、绘本共读与外语表达本土故事结合,他们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在童心中播撒种子,让教室成为思想跨越山海的起点,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生命维度。

晨诵午读课,叶素菊(福华小学语文老师)通过“三读魔法”来提升学生阅读量

激发潜能: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山城学校普遍班级人数多

留守儿童多

和平支教队的教师们创新各种管理举措

让教育温柔而有力量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冉华副校长用“哪吒贴纸”激励学生,执教班级英语从倒数一路逆袭;刘新权老师将纪律管理转化为“才艺秀”并赋予学生角色;钟鑫老师以项目化学习激发梦想;叶素菊老师用多元奖励巩固进步成果。

他们变革评价体系,以成长轨迹为观测主线,通过创新角色赋能机制与真实情境任务设计,推动规则从外在约束内化为行为自觉,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精准指引,完成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探索、从单向受教到多元发展的蜕变跃升。

刘新权(福田外国语教育集团)老师把晚自习纪律战变成“才艺秀”

五育交响曲:在山水间奏响成长乐章

五育融合是打破应试窠臼

回归教育本真的必由之路

支教团队突破应试局限

构建全人教育生态

王晶主任开展跳绳运动提升学生体能,谭红艳老师主动组建合唱团使学生浸润美育,谢小胤老师借春联古迹传承文化,文国锋主任开展“猜灯谜”“种豆芽”“展销会”“周末郊游东山岭”“畅游博物馆”等系列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体育锤炼意志、美育滋养心灵、传统文化唤醒基因,他们通过跨学科融合设计,让德智体美劳在山水间交织,使教育回归本真,助力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实现综合素养提升。

王晶(荔园小学)老师送给学生的650条跳绳,孩子们人均跳绳增长60-80个

文国锋(景莲小学)老师多次利用假日组织学生郊游东山岭,畅游阳明博物馆

共育同心圆:教育是家与校的“双向奔赴”

近一年来

支教老师克服种种困难

通过家访

以行动搭建沟通桥梁

顾冬梅、石伟平老师遍访学生家庭,重塑家长角色;王晶主任通过“体育专题家长会”促进亲子互动;曾凌老师跨界参与地方立法为教育发声。他们用脚步传递教育温度,将校园影响力辐射家庭与社会,推动家长从“旁观者”转型为“合伙人”,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同心圆。

顾冬梅(上步小学)老师和石伟平(红岭实验学校【上沙】)老师的家访足迹覆盖全镇

师者之光:用微光点亮星光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

是一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修行

教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师者的伟大

在于以平凡之躯成就不凡之事

顾冬梅老师自费购置小礼品,传递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颜更祥、谢小胤老师坚守晚自习与寄宿管理; 于吉镇老师用细节守护学生身心健康;黄小东、曾凌老师深耕教研赋能支教学校的老师;文国锋主任将吟诵带入山区,创新古诗文教学,激发师生古诗文诵读的兴趣。

他们用热情陪伴融化孤独,以专业引领提升素养,将个体微光汇聚成教育公平的星光,在山区续写特区教育的“圳能量”,实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梦想。

副队长颜更祥(梅山中学)老师两年坚守寄宿学校,在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

谢小胤(红岭实验学校【新洲】)老师晚上10:15查完男女生寝室才得休息

支教队教师们还坚持走出课堂

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响力

积极对接、主动担当

为当地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谭红艳老师多次受聘参加县级音乐教研赛事评委,辅导教师参赛获市级大奖;曾凌老师身体力行推动了所在学校的教学教研走向常规化优质化;钟鑫老师积极参与学校比赛,以特等奖的实力发挥引领作用;卢超主任多次担任科学赛事评委;冉华副校长积极建言献策,为支教学校英语起步教学贡献智慧;整体团队多次下乡送教送讲座。

谭红艳(景鹏小学)老师的童声合唱团训练,同时辅导两名年轻老师获得市级大奖

冉华(益田小学)副校长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分享她的县镇学困生转变策略

教研支教队来到和平县最偏远的浰源镇中心小学送教并与老师们合影

从莲花山到九连山,福田支教教师带着特区教育的“圳能量”,在和平县浇灌出满山葱茏。他们用创新的课堂重构知识,用细腻的陪伴治愈孤独,用执着的坚守打破成见。这不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城乡教育的共生共长——当山里娃的口语展现“国际范”,当山城教师自信站上市级赛课讲台,教育的星光,已然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来源:福田教育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