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热过一天,
来一碗绵密清甜的陈皮绿豆沙,
清热又降燥。
生活中不少人吃完橘子后,
会将橘皮收集起来,
晒干保存,
想着可以在煲汤、煮甜品时
当作陈皮使用。
那么,自己晒的橘子皮
究竟能不能算陈皮呢?
食用和药用的陈皮有什么不一样?
自己晒的橘子皮算陈皮吗
自己晒制的橘子皮与市场上出售的陈皮在外观上可能相似,但严格来说,它们并不完全相同,真正的陈皮要满足两个核心条件:原料特定和陈化三年以上。
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的规定,制作药用陈皮的柑橘品种只有这特定的四种:茶枝柑、大红袍、福橘、温州蜜柑。尤其茶枝柑为原料制作的专门叫作“广陈皮”,其他三种做的则叫作“陈皮”。
中医强调“陈久者良”,《本草备药》中明确指出,只有放置三年以上的橘皮才能被称为陈皮。果皮在自然陈化期间,温度需要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酮类物质逐渐增加,挥发油减少,药性才能从燥烈转为温和。
自己晾晒的过程中,很难控制环境的卫生条件和干燥程度。家庭晾晒橘子皮通常会选择阳台、窗台等地方,这些地方可能会有灰尘、蚊虫等污染,而且在晾晒过程中,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橘皮容易发霉变质,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
新鲜橘皮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自己晒的橘子皮如果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储存,挥发油含量较高,食用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药用陈皮对关键成分有要求
陈皮具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咳嗽、腹胀、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符合药用条件还要看一些关键成分的含量规定,包括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等,这些被认为是陈皮里起到药用效果的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抗炎的效果。
《中国药典》(2020版)中规定了药用陈皮有效成分的低限:陈皮按干燥品计算,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3.5%;广陈皮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2.0%,含川陈皮素(C21H22O8)和橘皮素(C20H20O7)的总量不得少于0.42% 。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至于非药品用陈皮,大部分没啥特别规定,除非是优质名品,比如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其标准中规定了不同成熟度产品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低限,但都大幅低于药典规定。
一块好陈皮有这些特点
就日常食用来说,怎样才算是一块好陈皮呢?
从最直观的外观来看,好的陈皮外皮呈棕褐色或深褐色,油室(油胞)密集、均匀分布,纹理清晰,有独特的猪鬃纹路;内囊呈海绵状浮松结构,年份越久内囊脱落越明显,十年以上老皮内囊几乎完全脱落。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用手摸一下,感受陈皮的质地,年份短的陈皮较软,年份长的陈皮手感硬,表面干燥没任何水分。
再就是闻气味,一般陈皮具有陈、香、醇三种气味。如果是存放3—8年的陈皮带刺鼻的香气,并且带果酸味,10年以上转为醇厚陈香或药香,没有酸涩感。
最后是入口的口感,好的陈皮入口甘甜回香,没有苦涩味。煮水后汤色金黄透亮,耐泡度高,尾水仍带有甘甜。
总的来说,
自己晒的橘子皮
作为日常食用没啥问题,
但药用陈皮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另外,自己进行晒制
千万要注意环境卫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