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巡礼:4位个人获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个人典型案例”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9:41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2025年,珠海将迎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多项赛事,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出“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成果不断涌现,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切实的便利。

为树立典型标杆、推广先进案例,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方都市报社等单位共同举行了珠海“六个一批”无障碍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活动于第35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公布评选结果,30个案例获评为典型案例,力求以示范引领激发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让“有爱无碍”的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典型案例代表合影。

本次入选为个人典型案例的代表,既有多年来持续投身于无障碍发展与扶残助残的残疾人组织代表,也有尽己所能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的企业、媒体代表。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传递出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案例一

禹华超:珠海盲道守望践行者

禹华超网名“ZH爱如空气”,是知名网络大V,担任香洲区政协委员、丹田集团行政总监。禹华超长期关注、参与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并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呼吁社会各界提升无障碍意识。

禹华超(左)参与“盲道守望者”活动。
禹华超参与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调研走访。

2013年,禹华超参与了香洲饭米粒网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发起的“盲道守望者”活动,与志愿者共同摸排香洲区10条盲道建设情况,呼吁市政部门和市民共同关心、爱护盲道,引发网民讨论。担任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以来,禹华超持续参与相关走访,督促公共场所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并多次在省、市媒体发表评论,强调无障碍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禹华超认为,“天下无障”是一个美好而伟大的愿景,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信仰、追求,只要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关心和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天下无障”的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案例二

李韶明:让视障群体生活更加美好

李韶明是一位视障人士,也是一位盲人推拿主治医师,担任珠海市盲人协会会长,曾荣获“珠海市自强模范”等称号,现任职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联安社区卫生服务站。

李韶明(右)出席珠海市图书馆智能听书机团体借阅仪式。

李韶明持续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李韶明持续参与相关调研走访,对公共场所考虑视障群体需求、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建议;积极推进珠海公交无障碍导乘系统落地,力求为视障群体出行提供便利;推动协会与珠海市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盲文图书馆珠海市支馆、为视障人士提供智能听书机,丰富特殊群体文化生活。李韶明还长期关注特殊群体就业问题,持续为视障群体开展按摩技能培训,帮助视障群体参与就业、融入社会。

李韶明表示,接下来将发挥自身所长,充分履行协会职责,为广大视障群体的出行、教育、就业、维权提供更多支持。

案例三

罗卫国:用爱照亮特殊群体前行之路

罗卫国是珠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会长、珠海市心连心慈善总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残疾人权益保障,以实际行动参与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

罗卫国对珠海景山道进行调研。
罗卫国对城轨珠海站进行调研。

为推动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提升,罗卫国积极收集相关意见、建议,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为《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立法建言献策。担任无障碍城市建设社会监督员以来,罗卫国积极参与调研走访,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进行体验、试用,提出的关于优化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维护管理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罗卫国还持续尽己所能帮助残障人士,包括协助开展残疾评定、申领驾照,宣讲惠残政策等等,并利用市肢协的线上微信群和线下活动,大力宣传残障人士自强典型和社会扶残助残先进事迹。

罗卫国表示,自己奉献不求索取、不图回报,只想多出一分力,持续地多发些光,今后将不断壮大助残力量,为特殊群体的利益以及残疾人事业的提升与发展而不懈奋斗。

案例四

朱习:以光影为桥,为无声世界播种希望

朱习是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创始人,通过联动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听障孩子学习摄影,帮助他们发现美好、记录生活、融入社会。

朱习(前排左三)与“快门无声”学员合影留念。
“快门无声”学员。

2014年,朱习创立“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凝聚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500多名摄影记者、摄影家、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构建“教学—实践—展览—引导就业”赋能体系,累计为珠海、中山211名听障孩子开展摄影培训,帮助他们打开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朱习还带领团队研发我国第五套专业手语《摄影专业手语》,推动听障群体摄影教育发展。

项目累计举办30多场摄影展和实践活动,获评全国妇联“十大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等称号,13幅作品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残障融合儿童青少年摄影作品巡展;项目衍生的“无声摄影师就业计划”获评中国慈展会百强项目。朱习与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帮扶听障群体,使他们感受社会关爱、重拾生活信心,为推动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生活做出创新贡献。


“无障碍城市深调研”课题组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韦锐佳 曾奎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