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文塔,罗定人的精神坐标,家乡的象征,文化的地标,历史的符号……如今,这座凝缩记忆和文化的历史建筑再度迎来新变化:塔脚罗定文塔印象园即将竣工,预计7月底投用,这意味着罗定的城市休闲空间、文化标志再度上新。
文塔:罗定的人文符号
“橹声摇尽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一路青山青不断,青山断处是泷州。”意蕴绵长的诗句,把人拉进罗定的意象世界。“龙乡”罗定,古称泷州,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广东唯一拥有高山、丘陵、盆地和喀斯特地貌的城市。
罗定文塔、菁莪书院、学宫(孔庙)等星罗棋布的古遗迹发出沉沉低吟,“龙龛道场”摩崖石刻静静展露风华,南门垌、背夫山出土的战国青铜矛……若论罗定文化象征,文塔必定位居前列,是让人“心定定”的文化名片,是无数罗定儿女精神坐标。
据有关文献记载,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层塔檐微微翘起,状如绽开的花瓣,檐角共悬挂64个铜铃,顶层的莲花座铁柱、塔刹九霄盘、宝珠等铸件总重逾七吨,为广东古塔顶之最。另文塔铁柱上镌刻有造塔时的建塔铭,也是迄今我省已发现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绝对年代的铁铸塔柱。
初建之时,文塔名为三元宝塔,取罗定州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能连中“三元”之意。又因塔身高而尖,严似一支文人所用的尖笔,又称笔塔,后来人们便把它改称为文塔。据罗定地方志办公室公开信息显示,罗定历史上产生过举人78人、进士12人。
泷江静流,蜿蜒出千年风韵,江流北岸,“之”字回环,半岛之地,文塔处所,览胜四顾,波心映照,“东桥塔照”的名胜一度广传。
印象园:全新文化创意片区
为什么罗定要以文塔为核心,打造一个文化园区?
关键词在于“城市更新”,这是连接古韵和现代气质的过程,让历史气质更加凸显和外扬,让优秀的传统得以保留和传承,让现代的技术赋能和融入。
城市在更新,城中人以一点点日常感受拼贴起对城市的新印象——就在2022年末,罗定八大民生工程落成开放,两个广场、一条碧道、五条车道全部投用,文塔广场位列其中。
广场的投用是整个文塔半岛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文塔印象园,作为项目的商业文创片区,以罗定文塔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废弃厂房、老旧民居及街道升级改造,以建设文创小镇为目标,打造一个区域型的文化创意片区。
可以看出,罗定希望以文化的力量赋能这片区域活化。按照设计,园区总建筑面积13594.96平方米,主要由10栋联体仿古建筑组成,地面建设二层仿明清时期建筑,商业建筑面积5751.10平方米,地下配建一层停车场,停车位数共147个。
实体空间得到更新,业态有何期待?按照建设方设想,在罗定文塔印象园完全建成完毕时,将会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引导名家大师、艺术工作者、民间手工艺者等进驻开设文化创意工作室,同时有选择性引进各种具有文化品位与氛围的商业休闲业态,丰富市民文化创意生活。
值得期待的是,园区将拥有创意园区景观、非遗手工艺坊、文化创意餐饮、文化展示馆、文化创意工作室、文创客栈精品茶室、咖啡吧、酒吧、书吧、特色小吃等受旅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市民对园区表示了期待。
建设方还表示,将积极借鉴全国各地文创小镇经验,开设各种文化展、艺术展,举办各种文化创意活动,定期开设创意集市,营造活泼、生动又浓郁的文化氛围。
“将把文塔半岛区域培育成为罗定城区最具魅力的非遗文化展示地、前沿艺术策源地、都市文化休闲体验地。”罗定市亿安资产资源运营有限公司表示。
南方+记者 崔洪铭
通讯员 张传泓 陈志翀 亿安资讯
部分资料来源:地方志办公室 亿安资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