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湾区“绿肺”:跨越半个世纪的接力 | 绿美守护者

南方农村报  2023-12-12 10:46

距离肇庆怀集60多公里,两广地区交界处,有一片“绿色宝藏”——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林海浩瀚、万木葱茏,堪称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肺、珍稀动植物的天堂。当地曾饱受林木过度砍伐、生态环境破坏的困扰,却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奇迹般地实现荒山变绿洲、林场变保护区,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最早的典范之一。

登上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瞭望塔,万亩林海尽收眼底。

这背后少不了接力守护林场的他们——

他是严润生,20世纪70年代岳山造林大会战的亲历者,靠着锄头和窝头在艰苦岁月里开荒造林;

他是谭鹰,1992年从老家湖南来到广东怀集,作为技术骨干毅然接过林木繁育的重担;

他是谭永盛,岳山林场长任职最久的一位,退休后选择返聘,把林场视为不能割舍的家;

他是祝成山,新生代护林员,用先进理念和科技手段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

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棒植绿,“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得以赓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00:00 01:09 倍速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01:09

视频:《接棒植绿 | 绿美守护者》(黎祖瑜/制作)

严润生:在艰苦岁月里坚持造林

据史料记载,怀集作为广东省重点林业大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木材资源。由于山地过度开垦,包括岳山林场在内的怀集林区遭到了严重破坏。截至1973年,怀集全县已有荒山残林110多万亩。

1974至1975年,怀集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2.5万名青年民兵和公社社员集中开展了两次“岳山造林大会战”,总造林面积达3.5万亩,奇迹般将荒山残林变成了涛涛林海,孕育出“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青年民兵在岳山大会战现场掠影。资料图

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讲述着历史的细节。彼时,“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参与者大多年轻力壮、斗志昂扬,今年71岁的严润生便是其一。老人家忆起,那时一把锄头、一把短刀、一把长刀就开始劈青、炼山,锄山垦地,手上长满水泡,刺破水泡又继续奋战,任劳任怨。

“水平撩壕环山走,七尺距离一条沟,沟深一尺宽尺五,取上表土填满沟……”哼唱起这首来自20世纪70年代的岳山歌谣,万人造林往事历历在目,严润生至今依旧激动不已。

谭鹰:运用专业知识接力育林

历史的时针走到了20世纪90年代。1992年,林学毕业的谭鹰,从家乡湖南来到岳山林场,立志发挥所学知识建设林场。在耳闻目睹“岳山造林大会战”的丰硕成果后,谭鹰被当年万众一心改造荒山的壮举所感动。

不久后,岳山林场接到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对秃杉进行引种育苗试验。秃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林中的“活化石”,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树种。作为林场的青年骨干,谭鹰主动请缨,发挥专业所长承担树苗培育任务,率先采用无性系扦插育苗技术,培育1万多株秃杉苗。

那会,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谭鹰奔波在山头、沉浸于试验的身影。经过精心培育,秃杉的扦插育苗技术获得成功,次年谭鹰和同事在林场陆续种下了100多亩秃杉。

经过将近30年,如今秃杉大多长成高20多米、胸径30多公分的参天大树。一棵棵树干挺直、高耸入云的秃杉,如同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的战士,从山脚向山顶整齐排列延伸着。

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里的秃杉林。黎祖瑜摄

从林场骨干到三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谭鹰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谦虚。他总会大方地向林场的年轻职工传授苗木培育和护林造林的技术知识。“谭主任为人很亲切,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祝成山真挚地说。

肇庆先锋纪录片《不负青山》截图。

谭永盛:退休后选择返聘护林

2004年,岳山林场正式改制为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经营性转为公益性。谭永盛作为在岳山林场任职最久的一位林场长,见证了林场的发展变迁。谭永盛自2000年8月来到岳山林场,于今年8月正式退休。卸去职务后的他仍心系林场,几经考虑选择返聘,如今继续任职林场长。

“刚来时,记得林场到处黑漆漆的,仅有个小水电站,在吃饭的时候点亮微弱的光。”为了更好继承上一代岳山造林人的“衣钵”,谭永盛主动放弃在县城舒适的工作环境,选择扎根岳山林场,坚守在护林第一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谭永盛早已将林场视作自己的家。23年的时光里,吃饭、睡觉、巡山“三点一线”的生活都在偏僻的山林里。渐渐地,谭永盛适应了孤独,学会了坚韧,这片山林也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边是广西贺州,那边是清远连山,我基本将整个林场的地界限、防火线,都走过了遍。”谭永盛望向远方,用手比划道。

最令谭永盛骄傲的是,他在任期间,岳山林场保持了“零火灾”记录。他还不时向林场的年轻人说起护林往事,勉励他们要守好植绿护绿的职责。他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日后三岳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祝成山:为护林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冬日,天刚泛起鱼肚白,林间晨雾弥漫,祝成山保持着当兵时养成的生物钟,早早开启新的一天。这个皮肤黝黑、憨厚朴实的年轻小伙,结束12年的服役生涯后,今年选择来到岳山林场,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一身迷彩服、一双运动鞋、一辆巡山摩托是标配,祝成山穿梭于密林间,沿着责任片区巡逻一圈,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手持镰刀开出一条路。抵达界碑后,用装有导航系统的专用手机定位打卡,确认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后,才算完成了一趟巡山。

护林员们用脚步丈量山林,日复一日。受访者供图

作为新生代护林人,祝成山还要熟练运用保护区的智慧系统,“保护区设置有多个防火自动感应系统,二十四小时运作。只要有火的热量产生,机器便会识别捕获,我们通过系统第一时间获悉火情位置。”

走进岳山林场,“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十六字赫然立在山腰,在青山的映衬下愈发熠熠生辉。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旁边的石雕引人注目,它以三岳地形为背景、以手持植树工具的青年民兵为主体,仿佛述说着往日荣光。

今年10月,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落成,重点还原近半个世纪前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史,向外展示一代代人接续植绿的故事。祝成山也多了一个身份——研学基地讲解员。“可以说,这里成了怀集乃至全省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他言语间充满自豪。

不少组织自发前来学习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黎祖瑜摄

共同心声:守护绿美家园

登上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瞭望塔,凭栏眺望,云海弥漫,山峦叠翠。经过长时间的封山育林,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变成了珍稀动植物的“快乐家园”。

怀集三岳保护区的红外相机记录下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受访者供图

从岳山造林大会战的亲历者,再到岳山造林成果的守护者,祝成山和其他青年护林员们,在耳濡目染之下,真切感受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也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植绿护绿的接力棒。

近年来,怀集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肇庆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

“岳山造林”精神也持续滋养着南粤大地。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凭借53.03%的森林覆盖率、1.43亿亩森林面积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开满杜鹃花的怀集大稠顶。李世昌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绿美生活追求。身边的每一片绿,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绿水青山,也离不开每个人的悉心守护。

当祝成山得知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他真诚地呼吁大家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共同守护动植物和人类的美好家园:“快来登录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认捐认种认养一棵树,参与到植绿护绿当中,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吧!”

↑ “码”上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


【记者】黎祖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