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江门现代服务业很可能会成为侨乡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日前,江门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要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5%。
江门万达商圈。 南方+记者杨兴乐摄
江门万达商圈。 南方+记者杨兴乐摄
如何实现?从实施路径看,《意见》提出全面发力做强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等9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门制造”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服务等4个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需求。
不难预见,通过布局“9+4”现代服务业体系,江门将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发力9大领域助推产业升级
大抓现代服务业,江门的切入点很明确:全面发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门制造”竞争力。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腾飞的翅膀,当前国家及各省市纷纷出台了支撑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规划、政策、措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正在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
聚焦江门本身,侨乡拥有扎实的工业、农业产业基础,工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对服务业的需求巨大。立足于此,《意见》在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个细分领域都明确了发展方向。
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其中,丰富科技服务供给是江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接下来,江门将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国科大智慧安全应急实验室、五邑大学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应用示范基地、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功能。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支持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建设粤西片区知识产权审判中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在工业设计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方案》提出,接下来江门将支持引导制造业企业重视和加大工业设计投入,鼓励工业设计企业以订单、契约、股权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以设计引领消费和制造;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性强、带动范围广的应用场景,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若干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加快提升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能级水平,支持江海区建设法律服务集聚区;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支持江门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全市人力资源工作整体解决方案“总服务商”……
此外,《意见》还提出,江门将支持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推进江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申建国家一类口岸,谋划建设江门综合保税区;立足重点产业集群需求,与港澳共建食品、纺织、中成药、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检验检测中心;与香港共建碳排放服务平台,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等机构拓展绿电/绿证交易、能效诊断、碳足迹核算、碳资产交易、碳足迹认证等技术服务,提供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创建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产业旺,则城市兴。江门如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意见》的另一个看点。
一方面,随着江门挺起产业脊梁,与之相应的城市消费需求也水涨船高,对城市要素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也可以反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延长“江门制造”产业链。
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意见》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围绕经济发展热点、民生所盼,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现代商贸领域,江门提出培育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业态,有序推进各县(市、区)重点商圈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综合型消费集聚区,推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打造全市首个百亿商圈。
侨乡文旅资源丰富,这也是江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独特优势。为此,《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支持开平—台山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高水平运营赤坎华侨古镇,打造高质量文旅集聚区。同时,大力培育一批江门名菜,引进一批高端国际品牌酒店。
赤坎华侨古镇。受访者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受访者供图
由于毗邻港澳,江门发展银发经济拥有现实需求作为支撑,应用场景也十分丰富。梳理《意见》,“银发经济”无疑是江门大力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接下来,江门将推动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扩大银发产品供给,重点发展智慧康养、抗衰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潜力产业,开放更多养老场景进行集成应用。引导社会资本壮大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扩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支持港澳等投资者在江门投资新建或运营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港澳药械通”等计划,创建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而在“体育服务”领域,江门提出要围绕增强人民体质、建设体育经济强市,推动品牌赛事、休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协同发展。同时,高水平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等品牌赛事,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品化、市场化、国际化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装备、体育器材、运动饮料、体育培训等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南方+记者 董有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