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端州“最老”的裹蒸店之一,
1935年成立至今已有90载。
这里有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是端州街坊邻里的童年记忆。
历经九十年的时间巨轮,
如今提起『南苑食品』,
你还记得这家“老字号”的故事吗?
用初心守好每一道“美食关”
裹蒸作为肇庆的特色美食之一,
凭着清香四溢、入口融化的特点
享誉海内外。
而位于端州七路的南苑食品则是
端州不折不扣的裹蒸美食地标之一。
南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少宜表示:“最早的时候,我的祖辈们就在城中路摆摊,他们走街串巷,还去过高要那边挑担走墟。每到圩日,他们就售卖一些小吃,以前我们最出名的是炸油香、炸油角。由于油香饼质量好,性价比高,生意也越做越好……”
倪少宜是肇庆裹蒸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
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包裹蒸的她,
见证了南苑食品与裹蒸的“点点滴滴”。
她表示,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产品如何更新,
保留传统工艺的初心依旧不变。
倪少宜表示:“包裹蒸的时候不能用设备去做,因为制作的过程一旦包得不好,裹蒸的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会入水,流失原有的味道。所以机器设备不能取代包裹蒸这一步,我们都坚持手工。”
如今,
南苑食品已是一家专注于
食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
以肇庆特产裹蒸为主体产品线,
同时也涵盖月饼、汤圆、
饼食等多个产品线。
从挑担摆摊到固定档口经营,
从油香饼到裹蒸,
从零售散卖到规模生产,
在倪少宜向记者分享的
南苑发展历程里不难看出,
南苑用三代人的坚守,
在粽叶清香里写就了人间烟火的故事。
用精心传递美食与文化
让美食与文化相融合的理念,
从倪少宜的祖辈便有了。
谈及南苑食品的皇牌——七星裹皇,
倪少宜的脸上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倪少宜介绍道:“过去,裹蒸常作为美食参加各类点心比赛。我的爷爷颇具巧思,为其起名‘七星裹皇’,寓意来自七星岩,它选用七种原料,除猪肉、绿豆、糯米这些传统食材外,还添加了咸蛋黄、冬菇、腊肠和烧肉。所以‘七星裹皇’就是这么来的。”
近几年南苑食品陆续推出
非遗伴手礼、肇庆手信等系列产品。
让更多来端州旅游的游客
能把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美食产品
带往世界各地。
状元粽、高桂粽、包公饼、猪仔饼、
河鲜鸡仔饼、骑楼街蛋卷、紫背天葵酥、
……
南苑食品将本地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以及地方的地理标志和独特的食材
赋能非遗伴手礼、肇庆手信,
为游客新增更多的旅行“仪式感”。
值得一提的是,
2023年七星裹皇携手故宫宫苑
推出联名款“裹皇棕”,
让宫廷皇家品味和民间传统结缘,
为肇庆的美食文化名片
添上了一抹绚丽色彩。
倪少宜表示:“这两年旅游确实太火爆了,我们希望能用更多的心思去研发伴手礼,丰富我们的文旅食品、产品,让他们认识更多关于肇庆端州的美食与文化。”
用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作为“广东老字号”,
如何让传统美食裹蒸
赢得时代和年轻人的青睐,
是摆在传统品牌面前的一大难题。
南苑食品给出的答案是,
一手传统,一手创新。
在传统工艺与创新传承双驱并行的
发展道路上继续发力。
同时,
裹蒸制作技艺非遗工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
拥有多种“身份”的南苑食品亦是
让非遗不断传承的有力印证。
2016年开始,
南苑以非遗+文旅、非遗+研学等新模式,
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游客学习如何制作裹蒸,
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让裹蒸制作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学习。
倪少宜表示:“我们企业干了这么多年,身上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看到我的祖辈、父辈做得那么优秀,现在落在自己的手上,更要做得更好一点。”
一只裹蒸,一直坚守
“老字号”南苑食品的故事还在续写,
当你走进端州,
别忘了来上一份,
让这份“非遗级”的老味道,
带你领略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记者:张茗菲 植建麟 黄咏欣 伦子童(实习生)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茗菲
编审:朱嘉豪 李欣颖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