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由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番禺区教育局主办的2025年番禺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番禺区田径代表队选拔赛,在番禺区体校田径场圆满收官。来自番禺区内89所学校的1294名运动员历经两天激烈角逐,最终在短跑、跨栏、跳高、接力等项目中决出各组别名次。番禺区教育局、番禺区文广旅体局、番禺区体校相关负责人出席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和团队颁发荣誉。
组别多元,项目丰富,全年龄段选手同场竞技
赛事按年龄划分为甲、乙A/B、丙A/B、丁组共6个组别,覆盖2010年至2014年出生的青少年。其中,甲组设置男子110米栏、标枪、五项全能,女子100米栏、三项全能及男女混合4×200米接力等特色项目;乙组新增跳高、3米板跳远;丙组、丁组则聚焦基础田径技能,如60米短跑、2米板跳远等,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全面检验不同年龄段选手的竞技水平。
赛场激战,亮点频现,速度与激情点燃春日
比赛中,运动员们火力全开:短跑项目中,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刺,爆发力引发阵阵欢呼;跳高、跳远赛场,助跑、起跳、腾空的连贯动作极具观赏性;混合接力赛中,“男女男女”的棒次搭配默契十足,交接棒瞬间的信任与协作将气氛推向高潮。不少选手突破个人最佳成绩,其中乙组跳高项目中,一名选手以1.45米的成绩刷新该组别赛会纪录,展现出番禺青少年田径的深厚潜力。
比赛现场
积分竞逐,荣誉揭晓,体教融合成果显著
赛事采用差异化积分规则,全能项目与接力赛按双倍计分,各组别团体总分按男女得分合计排名。最终,各组别、各项目前八名选手及团队脱颖而出。赛事严格审核参赛资格,以学籍与身份证为依据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对输送至省、市体校的选手开放“原校代表”通道,激励更多苗子投身专业训练。
教练专访:见证成长,点赞青少年突破
番禺体校田径教练许国平、陆结明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难掩对选手表现的赞许。
许国平表示:“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小选手的韧性。比如甲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有选手在起跑落后的情况下,凭借后半程节奏调整反超夺冠,这种心理素质远超同龄人。”他同时提到,部分低龄组别选手虽未获奖,但全程认真备赛的态度令人感动,“田径训练本就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他们的坚持比成绩更重要。”
陆结明则聚焦技术细节:“乙组跳高项目中,有选手首次尝试就完成了1.45米高度的过杆,动作协调性超出预期。这说明我们在基层教练培训中强调的‘科学启蒙’初见成效——从柔韧训练到起跳时机把控,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正在开花结果。”谈及未来,她希望更多学校能开设田径兴趣课,“让孩子们先爱上跳跃的轻盈感,再逐步走向竞技赛场。”
番禺体校校长赵卫东:以赛促练,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
赛后,番禺体校校长赵卫东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本届锦标赛是对我区青少年田径训练成果的集中检验,选手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与技术突破令人欣喜。近年来,我区通过‘体教融合’模式,在多所中小学设立田径育苗基地,构建起‘校队-区队’梯度培养体系,让更多孩子从兴趣出发,逐步走向专业化训练。”
谈及未来规划,赵卫东强调:“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选拔优秀选手组建市运会代表队,同时联合区教育局、文广旅体局推动校园田径活动常态化,让更多青少年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相信在多方协同努力下,番禺田径将涌现更多明日之星,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标志着番禺区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迈出坚实步伐。随着颁奖仪式的落幕,番禺区青少年田径运动正式开启“市运会备战”新周期,期待选手们在更高舞台上续写精彩。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通讯员:番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