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生产、品鉴沉香、商谈业务、交易货物、直播带货……走进电白区观珠镇沙垌香街,一条长达数公里的柏油路向远处延伸,两旁,数百家沉香商铺均以古色古香的统一招牌迎客,随便走入一间,沉香经营商户忙碌的身影随之映入眼帘。
这里是电白沉香产业的坐标,成千上万人在这里从事沉香相关产业,推动当地形成了完善的沉香苗木培育、种植、研发、加工及流通等产业链条。也正是由此发轫,电白获得“中国沉香之乡”的称号。时至2024年,沉香产业已发展成为加工、销售企业约3000家、年产值超40亿元的电白支柱产业。
一缕沉香起,富民又兴村。在沉香产业的新变化和新探索中,也讲述着从业者增收致富、走向全世界的发展故事。
升级新配套
为产业发展汇入活水
电白区观珠镇沙垌香街中心地段,一处围挡颇为显眼。围挡里面是一处工地,地面正在进行清表。这里是沙垌香街文旅综合体的计划用地。除了文旅综合体,观珠镇还计划将沙垌河打造成生态景观河,并建设沙垌游客服务中心、沉香街、沉香产品展示中心、沉香主题民宿、沉香培训体验中心、沉香博物馆、村史馆等,打造彰显沉香文化特质的商农文旅融合打卡地。
近两年,沙垌香街的变化颇为频繁,沉香产品交易集散地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2022年至2023年初,沙垌香街启动改造提升,在完成污水管网铺设、路面黑底化、商铺门面更新、连廊建设、停车位划设等建设内容后,沙垌香街去掉了乏味普通的外表,换上了古香古色的全新风貌。
2023年7月21日,沈海高速增设电白观珠沙垌出口正式开通。高速路口开通后,不仅拉近了游客、消费者到沙垌香街的距离,许多以经营沉香为生的商户往返于观珠镇圩与沙垌村之间,节省了一半的通勤时间。
如今在沙垌村,以沙垌香街为中心,当地近年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开办沉香苗木场200多个,年育苗超1000万棵,开班商铺作坊近1000家,吸纳就业超2万人,形成完善的沉香苗木培育、种植、研发、加工及流通等产业链条。
大兴产业功能配套建设,正为沉香产业源源不断汇入发展“活水”。
G325国道近观珠镇大榕村段,屹立着广东唯一的沉香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致力于构建集沉香种植示范、产品加工、科技研发、贸易流通、文化创意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2022年,广东地区首个木作、文玩抖音电商直播运营中心,全国第五个“木作文玩”抖音直播基地落户于沉香产业园。在这里,一箱箱沉香产品经QIC质检后立即进入仓配中心,由物流公司负责发往全国各地,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关于“产品不是电白原产”的质疑,帮助沉香企业在电商赛道上加速发展。
同样在沉香产业园,电白沉香检测中心已通过检验检测机构(CMA)资质认定。其拥有近300平方米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检测场所,可为沉香经营企业及个人提供产品鉴定服务,成为电白管控沉香产品品质、规范市场秩序的抓手。
连同抖音运营中心和沉香检测中心在内,电白大力建设华农乡村振兴研究院电白分院、华农电白沉香研究院、电白沉香学院、华农茂名工作站。上述“三院一站两中心”肩负着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沉香品种鉴定、苗木标准化繁育技术研发、苗木生产溯源体系建立、结香技术标准化研制、沉香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制定等使命任务,促进沉香一、二、三产业融合。
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沉香的缕缕香气已经升华为电白独具特色的产业核心,支撑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电白成立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沉香行业联合会,培育发展一大批电商、直播、休闲观光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新业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附加值”。
今天的“电白沉香”,已荣获中国首届乡村振兴品牌“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电商助农典型案例”殊荣,沉香(包括奇楠沉香)种植面积超12万亩;现有沉香加工、销售企业(含合作社、个体户)约7000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年产值超40亿元;创建沉香专业镇1个、专业村5条,建成电白沉香博览城、九州沉香城、国际沙垌沉香城、观珠沉香主题宾馆和多个沉香公园。
探索新业态
特色牌念好增收致富经
夜幕降临,位于电白区观珠镇的电白沉香博览城里人潮涌动,灯火通明的一楼大厅里,一群本地沉香商户在此聚集摆摊,销售沉香原材料、雕刻品等产品,许多从业者和爱香人慕名而来寻觅好货,这一新生业态被当地人称为“沉香夜市”。
沉香产品交易集散的浓厚氛围,在观珠镇由来已久。观珠镇是电白区出产沉香的第一大镇,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沉香产品交易集散地——沙垌香街早已远近闻名。观珠镇目前种植沉香面积超7万亩,占电白区近六成,沉香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其丰富的沉香资源,观珠镇大力发展沉香产业,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被省评为“沉香专业镇”,2020年获评“沉香特色小镇”。
围绕沉香产业链终端产品持续探索,电白已发展出日化用品、工艺品、燃香、茶叶、香精、饮片、中成药等七大类共100多种沉香产品链,全产业链年产值达40多亿元。
数十年迭代更新,以品香、鉴赏等为主的“例牌”业态依然火热,围绕沉香元素所打造的日用、餐饮等消费场景也在不断上新。
沉香凉糕、沉香碌鸭、奇楠茶香虾、奇楠龙骨汤……酒店围绕沉香特色,设计“沉香宴”,沉香的元素比比皆是,或荤或素,搬上桌后都散发出沉香的风味。
国庆假期,观珠镇一家奶茶店推出沉香奶茶。新颖的出品吸引了一波流量,镇上青年的微信朋友圈里纷纷刷起“打卡”图片,许多人慕名前去品味这一新颖茶饮。
从业者在中药洗发水、沐浴露、面膜、香皂中加入沉香的成分,又开发出沉香车载香薰、沉香枕头、沉香木席等创新产品,让沉香进入更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这样的思路在观珠镇应用广泛。游客在香艺馆学篆香、在沉香生活体验馆理疗,奶茶店有沉香咖啡、沉香奶茶,商店里还有沉香酥饼、沉香茶叶……从业者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让沉香的消费场景越发多元化。
“我在福建、海南等地从事沉香生意,每次来到观珠镇都能看到产业上的新变化。”沉香客商陈庆瑞说,大量的沉香种植基地、加工厂能让从业者看到沉香种植、管理和加工的全过程,也给与从业者探索创新的空间,想要了解学习沉香产业,观珠镇是国内最好的地方之一。
一缕沉香燃起多元业态,也将“致富经”延展开来,带来了生活的烟火气与群众的幸福感。
据统计,观珠镇共有3904家沉香相关经营主体登记在册,包含299家公司、3554家个体户,沉香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我们这里沉香产业基础良好,政府大力支持,又有热心企业家帮助引领,所以很多青年人回来做沉香生意。”沙垌村民廖福说,早年其曾在外地打拼,后来发现村里有很好的资源、条件可以做沉香生意,一做就是十几年,许多村民也纷纷回村投身沉香行业。
“家乡的发展扩大了沉香的知名度,让我们吃上了‘沉香饭’,以前只能去外面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生意、就业。”在观珠镇“贡香香市”摆摊的小吴说,沉下心踏踏实实干,大家都有钱赚。
沉香特色牌,为村民增收平添了底气。观珠镇沙垌村、背岭村,沙琅镇琅东村、琅西村、排仔村,望夫镇田面村等“沉香专业村”的名头越来越响。香农通过沉香种植、土地入股、就近就业等形式促进增收,带动香农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拓宽新赛道
沉香从业者走向全世界
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线香、祥云香、沉香手串等产品,主播架起一台手机,向网友介绍着每一件产品的独特之处。这样的直播场景,如今在观珠镇非常常见。许多沉香经营户直接在自家店铺中支起手机,向消费者叫卖沉香产品。
去年10月,观珠镇举行了首届“电白好沉香·奇楠推广日”暨“墟日直播”活动,吸引观珠镇当地30家沉香电商直播团队参与,进行为期三天的直播,直播间订单量达3万单,销售额超400万元。
“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都可以通过电商带货,沉香也不例外。”去年,来自浙江宁波的张涛来到观珠镇担任一家工艺品店的电商总监,他说,过去电白沉香行业的电商模式比较粗犷,随着人才、技术的流入,沉香行业电商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沉香在网上越卖越好,这对电商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张涛介绍,直播推动了店铺整体销售额的稳步上涨,直播单场销售额目标从不到30万元到如今突破120万元,电商销售占比在一年内由30%上升至50%。
从湛江来到观珠镇的李旭霞,也在电商平台直播为电白沉香带货。不一样的是,李旭霞是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全世界推介电白沉香。
“刚进入沉香行业,我看到国内沉香行业在电商平台内卷很严重,所以觉得开拓海外市场是一个好选择。”去年,李旭霞开始常驻观珠镇,利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背景和从业资源,借用电商平台向国外友人讲解电白沉香的故事,深耕国外客源。
一根网线,让电白沉香走向全世界。而瞄准如何走出去,电白沉香产业还有更多谋划。
以结对帮扶为契机,今年4月,佛山南海举行签约发布会,从电白引入沉香树苗及种植技术,打造南海沉香经济林示范基地。此后,在两地的共同推动下,佛山市宝香林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南海西樵马口岗村种植500亩从电白引进的沉香树。
今年5月10日,148家电白籍沉香企业携产品参展2024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览会,其中有电白本土沉香企业70家,数量较往年增长约30%,参展规模为历届最大。沉香企业在展会中讲好电白沉香故事,抓住了更多的客商资源。
今年9月,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核发电白区首宗土沉香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允许电白区森海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口土沉香原料200公斤到沙特,标志着电白沉香产业正式打开国际市场。出口流程打通以后,有需求的沉香种植户都可以按照相关流程快速完成出口申请。
走出去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引进来”,将世界的目光汇聚于电白。
“现在在沙垌香街、观珠镇圩可以看到很多外地车牌,基本都来做沉香买卖的。”沉香商户廖强说,不仅有很多外地人来采购沉香,还有来定居投资发展的。
“这里拥有成熟完整的沉香产业链,我们讲好电白沉香故事,做好电商直播,在致富的道路上就大有可为。”吉林人刘辰两年前来电白从事沉香行业,在他看来,优越的营商环境为从业者增添发展底气的同时,当地淳朴的民风与同行的分享交流也真切地打动了他。
撰文:邓建青 苏斯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