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裘志坚正式被海珠区教育局聘任为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不久前,裘志坚正式退休,自他2016年接手广州五中以来,刚满8年。
8年来,广州五中从当时广州24所示范性高中排名相对靠后“杀出重围”,发展到全市区属高中前列,跻身中学第一梯队,并在今年中考、高考中取得傲人“战绩”,被称为“火箭般跃升”的速度。
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聘任会议上,裘志坚正式获聘。
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聘任会议上,裘志坚正式获聘。
作为一所区属学校,广州五中如何突破资源瓶颈?今年高考涌现出许多尖子生,如何做到?裘志坚将如何陪伴广州五中继续前行?南方+记者专访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裘志坚,解开广州五中“突围”背后的秘密。
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裘志坚。
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裘志坚。
五中如何“崛起”?
随着广州五中“崛起”,海珠坊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海珠居民终于实现不用跨过鹤洞桥到荔湾去,不用跨过海珠桥到越秀去,也不用跨过广州桥到天河去,在海珠就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享受优质教育。
说法背后,既和广州五中持续增长的重本率有关——8年来从23%跃升到91%,也和今年五中在高考中出现的两名优秀学生有关,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海珠仔”,从小学到高中均在海珠区内就读。
作为一所区属高中,五中缺乏“子弟兵”,没有直属初中提供生源,随着中学出现扩招浪潮,在名校林立的广州,招生质量更难以保障,生源结构成为该校发展最大的困难。
三年前,五中中考录取分数667分,当时第一梯度线为690分,截至今年,五中成为广州市区属高中唯一一所中考录取分数连续三年上升到第一梯度的学校。
广州市第五中学。
广州市第五中学。
从“差生”蝶变为“尖子生”,五中如何做到?
在裘志坚看来,五中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8年间一直在进步,“作为一个校长,首先要明白,孩子考得好不好,直接决定因素是其本身,如果有充足的‘内动力’,有理想、有目标、有意义感和价值感,孩子就一定能学好”。
裘志坚以这一认知为核心,烧起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学生。裘志坚努力改变学生的精气神,加强整顿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如利用10分钟的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跑操,让学生“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为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把火烧向家长。五中有约3600个家庭7000多人,学校的报告厅一次能容纳400人左右,2016年9月起,裘志坚分22天连续召开家长会,谈自己要怎么做,学校接下来要怎么干。
“我深知五中家底薄,只有比别人勤奋才能赶上,勤奋和刻苦,必须成为五中奋斗的基因和根本。”裘志坚说。他希望家长们都明白这一点,与学校并肩前行。
最后一把火烧向自己。8年来,裘志坚每天早到晚退,深夜搭最后一班地铁回家,休假时间累计不超过90天,他把大量时间花在和学生的交流上。
“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我能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他们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我身为教师的价值。”裘志坚说,自己想当学生的“引领者”。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特点
回顾这八年,尽管伴随着诸多争议,但裘志坚认为,“三把火”烧对了地方。“烧火”的同时,裘志坚还干了一件事,花了约三个半月时间,完成五中的5年发展规划。
“五中是一所大校,发展需要有规划,到任学校后,从中层干部到一线教师,我都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并从机遇、挑战、优势、劣势4个方面进行分析,写了2万多字的发展规划。”裘志坚说,五中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到学校人才培养、学生培养,全部按照规划的内容按部就班完成,目标是打造五中的文化体系价值观,把五中品牌打响。
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不会招生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裘志坚认同这一说法,也经常教育团队里的干部,想要管理好学校,必须亲自去招生,“要清楚了解家长的诉求,才知道学校存在什么问题,前进的方向在哪,不能为了招到好学生‘哄骗’家长报名”。
广州市第五中学建校七十三周年新落成校门(设计图)。
广州市第五中学建校七十三周年新落成校门(设计图)。
有了好学生,也需要好的教师队伍。裘志坚有一个“绝招”——通过学生去改变老师。比如,他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如果问到老师不会的题目,就奖励学生,以此推动老师提升教学水平。
“老师之间经常互相打电话请教,形成风气,学生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好起来。”裘志坚说。
同时,以“基于需求、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为理念,裘志坚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力求从经验老到的副高到连讲台都站不稳的新教师,都能继续提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裘志坚认为,校长应该善于分析老师存在的问题,“有的老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就要带着他去学习设计课程,手把手教他如何理解新课标、怎么布置作业等;有的老师要写论文评职称,就要指导他怎么选题,如何写论文”。
回顾退休前的教育生涯,裘志坚总结道,自己始终践行成全教育,帮助孩子实现愿望,正是这个理念,支撑他走到今天。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特点,进而成全孩子,最终成就孩子。”裘志坚说,五中曾有一名女生,动手能力强,非常爱拆装电器,家长一度很苦恼,希望他能教育孩子重回学习“正轨”。
裘志坚了解到情况后,和该名女生交谈,发现她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天赋,于是把学生安排进其心仪已久的航模队。如愿以偿后,学生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在香港大学(深圳)面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时,取得全国面试最高分。
“遇到这样独一无二的学生,是幸福的事,能帮学生圆梦,更是作为一名教育者最有成就感的事。”裘志坚说。
【对话裘志坚】
Q:担任广州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您的工作内容将作何调整?
裘志坚:接下来,我的工作重心将放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今年8月,集团新招的100多个研究生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我邀请了一些退休的老师或校长回来,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做好传帮带,尽量缩短教师的“成熟期”。
其次,我也会当好五中的“守门人”。如今广州五中接任校长的是夏海波,书记是汪爱华。老夏是海珠区2019年从安徽合肥引进的教育人才,原来安徽合肥一中的副校长、合肥三中校长兼党委书记,业务能力强,和书记相处融洽。这个管理团队可以说是“豪华阵容”,加上五中实力雄厚、根基深,以后会越来越好。
Q:办什么样的高中是好高中?
裘志坚:回首走过的路,我也会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反思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式。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育人第一、分数第二。中学阶段是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三观,心态好,分数是水到渠成的,不要让学生一天到晚刷题写作业。
学校是一片森林,孩子们就像是在森林里的猴子,每只猴子吃的果实不一样,学校要提供不同的果实给猴子吃,努力让孩子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要因材施教。
在五中,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们会有所倾斜,甚至引进校外资源,比如请专业老师来培养竞赛学生,和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合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
Q:未来您对广州教育有什么期待?
裘志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教育会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大学,中学也要尽量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未来社会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人才,要有这样清晰的认识,尽力满足不同孩子成长需求。我调研过国内不少大城市的教育生态,在广州,各个学校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站在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角度,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广州的教育模式是比较好的。
现在有声音说,要出了中考分再填志愿,有的呼吁中考推行类似高考的平行志愿,我认为不可取。在我看来,高中基础教育不可以搞一家独大,还是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百花齐放。
南方+记者 陈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