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投控股揭牌成立,奏响三水乐平国资国企改革“最强音”

作者 张秀蓝 2025-01-03 14:07

千亿梦想,乐平加速。1月3日,佛山市三水乐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乐投控股”)揭牌成立,标志着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开启乐平国资发展新篇章,为乐平实现2034年GDP破千亿目标注入新动力。

作为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乐投控股将进一步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激发国企活力,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民生事业,为乐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提供强有力支撑。

佛山市三水乐投控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佛山市三水乐投控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国资新篇,乐投启航

活动现场,随着乐投控股揭牌成立,三水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奏响“最强音”。

随着乐投控股揭牌成立,三水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奏响“最强音”。

随着乐投控股揭牌成立,三水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奏响“最强音”。

作为一家乐平镇搭建的综合实力强劲的镇属一级国有企业,乐投控股将进一步凝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与金融、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加大资产证券化运作力度。

同时,乐投控股将加强国有企业对外合作,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持续提升国企活力,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此外,乐投控股还将通过健全的治理体系和战略规划,实现统筹协调、资源共享、财务资金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全方位发展,同步探索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配置和激励考核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更好服务乐平发展大局。

未来,乐平镇国资国企将聚焦招商引资和投资核心功能,积极促进乐平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参与万亩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的高标准建设,推动园区的发展。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功能方面,乐平镇国资国企将通过在先进制造培育、镇村能级提升、绿美生态建设、文化品牌铸造等多方面发力,为乐平建设佛北城市副中心、打造省级示范中心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强音,发展新章

这也是乐平镇积极拥抱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的有力实践。

2024年6月,三水区举行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暨区属企业集团集中揭牌仪式,发布《佛山市三水区深化改革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迈出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在这个基础上,2024年9月,三水区发布《佛山市三水区深化镇(街道)属企业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在2028年底前,力争实现全区镇属企业资产总额超5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17亿元,国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0%,区镇联动打造“千亿国资”。

新定位,新使命。作为三水工业“火车头”、全市千亿工业镇之一,乐平镇积极拥抱改革,构建了“1+1+3”的国资国企治理架构,通过整合相关业务,为国有企业赋予新的角色和任务,推动其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其中,“1”是指乐平镇公有资产事务中心,承担着负责统筹和管理乐平镇国有资产的职能;“1”是指佛山市三水乐投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乐平镇搭建的综合实力强劲的镇属一级国有企业,其定位为乐平镇国资国企改革的平台,承担着推动乐平镇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3”是指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工程建设、融资运维、投资服务,每个板块都有明确的主业和发展方向,围绕乐平镇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领域,最大化发挥和利用国有企业优势,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千亿梦想,乐平加速

近年来,乐平镇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布局结构,激发发展新活力,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基建设施、城市环境、文化发展等方面多点开花结硕果。

在招商引资方面,乐平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通过加强产业链招商,2022年至2024年成功引进了11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03.76亿元人民币。

在文旅品牌方面,乐平积极与社会资本对接合作,共同运营大旗头古村文旅项目,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项目的融合投资和盘活。

在园区投资开发方面,乐平总投资5亿元建设科创智慧中心完工,已吸引了一批高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企业进驻;全力推进“南方牙谷”项目,构建世界级牙科产业集群。

在过去的一年,乐平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不错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增强镇国资国企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突破融资瓶颈,为乐平镇注入强有力的发展动能。

据统计,2024年海江怡乐代建项目近40个,开展前期项目约36个,涉及总投资近35亿元。自2021年正式运营以来,由怡乐公司代建的工程项目获得省级评优项目1个,获得市级评优项目9个。

如今随着乐投控股成立,将进一步发挥国资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助力乐平实现2034年GDP破千亿目标,助推打造成为“佛山北向战略关键节点、湾区先进制造标杆园区、全省中心镇示范样板”。

采写:南方+记者 张秀蓝

通讯员 黄晓莹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