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番禺区市桥街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全面完成建设并正式交付,695套新房交付给村民。村民们笑逐颜开,领到新房“钥匙”,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区委书记黄彪、区委副书记饶洁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向东、副区长严明昆,市桥街、区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东郊村村民代表参加了交付仪式。
领导向村民代表交付“钥匙”
695套新房交付 村民笑逐颜开
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地处番禺老城区核心位置,紧邻市桥河北岸,是2023年广州城中村改造新政以来番禺首个实现安置房交付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4.56亿元,分为四个地块,共建设10栋建筑,总建筑面积13.16万平方米。安置区提供695套住房,面积从60多平方米至130多平方米不等,涵盖2房至5房等多种户型,充分满足村民的不同居住需求。
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全貌
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洋溢新年氛围
交付仪式后,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涌向新房。“这户型方正又实用,而且一线江景,我们非常满意。”冯伯带着两个孙女和街坊一起看新房,满脸笑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冯伯说,他家分了四套房,一套他们夫妇俩住,其它三套给儿子和女儿住,“一碗汤的距离,孩子每天能拖家带口回家吃饭,既让我们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又能让子女们有自己的小天地,真是太好了。”
村民一家大小前来看新房
邓阿姨作为首批收房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下午就能拿到新房的钥匙了!”她选的是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房,虽然面积不算大,但她却满心欢喜,“够住了,够住了!我都迫不及待地想搬进来,以后楼上楼下都是亲戚邻居,串门聊天都方便。”邓阿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村民开心在新房拍照留念
据东郊村党支部书记张景伟介绍,北基大街安置区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医院一应俱全。此外,还配套建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和颐康中心等公共设施,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村民们对这片故土和街坊邻居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回迁到安置区。交付仪式后,新房交付工作已陆续展开,力争在2月底前完成全部新房的交付工作。
村民领到新房“钥匙”
片区更新改造稳步推进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的建成交付,标志着东郊村及周边成片更新改造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项目是番禺首个按照“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实施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是集旧村、旧城旧厂综合改造于一体式纯公益性项目。该项目从“三旧改造”阶段建设,在广州市旧改新模式下开花结果,为全市新模式旧改先行先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东郊村及周边成片更新改造项目包括中央公园、东郊村、何贤医院扩建等地块,配套安置项目包括桥景园(位于桥南街),水月轩(位于大龙街),金融街、泰安苑、康嘉园、北基大街(位于市桥街)6个安置区。随着北基大街安置区的建成交付,东郊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
据了解,东郊村及周边成片更新改造实现了优化规划布局、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增加村集体收益、缓解交通拥堵等多重综合效益,为市桥老城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交通方面,改造项目为长堤路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充足空间,推动该道路从两车道扩宽为四车道,并成功打通“断点”,使其成为番禺老主城区东西向唯一全线贯通的交通“主动脉”,极大缓解了困扰老城区多年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城市面貌上,通过统筹周边零碎、低效的旧厂、旧城用地以及难以单独开发的政府储备用地进行一并改造,成功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河滨绿地公园,并打通了番禺广场中轴线。这些举措极大改善了市桥河一河两岸和番禺广场的城市风貌,推动了番禺老城区的发展能级提升。
东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区紧邻市桥河,风景优美
同时,村民共享项目发展成果。番禺区采取“货币+物业”的补偿模式,从项目融资地块出让收入中划拨3.74亿元,并划拨一批项目复建的商业物业至村集体,支持集体经济发展,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0万元。配建村民活动中心、派出所、幼儿园等设施,全面补齐该村公共服务短板,让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改造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政府承诺全面兑现 持续提升安置区管理与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番禺区、市桥街用百倍的努力向群众兑现承诺,持续用力加紧安置区建设,临迁费发放、房屋注销手续、安置房办证等工作,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北基大街安置区地块村民签约率100%、已全部办理旧房屋产权证注销手续。
市桥街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居民福祉,加强安置区后续管理,确保各类服务设施运行良好,并后续为每一位业主加快办理安置房产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也将积极探索城中村管理新模式,引入优质物业管理公司,为居民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陈晓洁 谢展鹏 谢展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