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封开县望高村,春风回荡,一排排紫花风铃木随风摇曳,树下绿草如茵,曾经的荒废边角地如今变身口袋公园,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绿美生活”。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梁小明 摄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梁小明 摄
自2022年创新实施“一村育千树”产业项目以来,封开县通过盘活资源、全链融合,探索出一条“绿美”与“富美”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绿美封开生态建设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大量外流,土地闲置问题突出。2022年,在财政部广东监管局牵头组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带领下,创新推出“一村育千树”项目。当年,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率先动员47名党员和13名村小组长,带头整合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路边地等“六块地”,通过包组联户宣传发动,成功破解村民初期对土地权属和收益的疑虑。项目首期试点后,村集体当年即收到37.8万元租金,村民主动参与意愿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家家户户齐参与”的共建氛围。
金装镇望高村种植的景观树木。封开县供图
金装镇望高村种植的景观树木。封开县供图
“一村育千树”采用“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企业”三方合作模式,整合“三清三拆”后的闲置土地,引入专业苗圃企业种植高收益经济树种,如黄花风铃木、凤凰木等。企业负责技术、管护与兜底销售,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收益分红实现“一地生三金”。在望高村,首批5400棵树盘活77亩闲置土地,年租金收入达37.8万元,带动23.16万元务工收入。项目还创新“树票”制度,每棵树配备二维码标识,记录权属、品种等信息,确保管理透明、利益可溯。目前,全县已种植各类苗木约3万棵,种植面积达350亩。
“一村育千树”不仅重塑乡村风貌,更激活生态经济。项目历经三次迭代升级,1.0版由企业托管运营,2.0版由村集体主导。目前,3.0版引入国资参与,打造市场化运作的园林产业园,形成了“育苗—栽培—交易—销售”全产业链闭环。2024年,封开县规划建设800亩的三产融合示范园,集苗木基地、展示中心、康养公园于一体,依托绿美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举办花木观赏节、科普研学等活动,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在国资介入后,风险管控与收益分配更趋均衡,苗木年销售额预计突破千万元,实现“绿美”向“绿富美”的质变。
封开县的实践表明,“一村育千树”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举措,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一村育千树”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南方+记者 卢逸轩
通讯员 陈泽传 李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