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空心”?点亮生活的美好!2025年第二期“‘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精彩开讲

东莞慧教育 2025-04-29 18:12

4月26日上午,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的2025年第2期“‘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在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开讲。本期活动邀请了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杨柳,东莞市班主任教学能手、麻涌镇大步实验小学优秀教师陆少霞,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家长莫京宇以及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纯,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围绕“点亮生活的美好”这一话题进行现场互动、探讨,为家长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南。

活动现场学习氛围热烈,家长们手举“红牌”“蓝牌”积极表态,参与互动交流,直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这场干货满满的家庭教育讲座,在知东莞App进行全程直播,短短一个小时,吸引了超过220万人次观看。

生活中,不少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无聊”“没意思”,甚至产生“活着有什么意义”的疑问。学习缺乏动力,价值感低,缺乏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出现了俗话说的“空心病”。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该如何点亮孩子生活中的美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意义,成为此次活动的焦点话题。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同意“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个说法。超过95%的家长认为,热爱生活能对孩子成长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也有17%的家长提到“生活充满挑战,做到热爱生活很难”,这反映了部分家长自身对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担忧和消极看法。

数据显示,非适度的学业压力可能是影响孩子热爱生活的重要因素。此外,“缺乏家人关爱”和“缺乏兴趣探索机会”也被认为是重要原因,反映出家庭支持和兴趣的激发对培养孩子探索生活意义具有关键作用。

缺乏意义感的孩子

为什么会对生活感到无聊?

名师代表杨柳从心理机制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等问题,如果这些思考被简单否定,可能会导致认知混乱。同时,长时间沉浸于“快餐式快乐”会使大脑对长期努力带来的满足感变得迟钝,再加上社会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都会让孩子感到生活缺乏意义。

“每个孩子都渴望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杨柳表示,当家长愿意帮助孩子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陪伴他们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喜悦时,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教师代表陆少霞从教育一线观察到,学生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的“空心病”状况各不相同。“经常接触自然环境的孩子,通常对生活更有热情,而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的孩子则更容易感到生活单调乏味。”陆少霞建议家长每天留出20分钟的“空白时间”,关闭电子设备,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校园生活中的小事,帮助孩子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家长代表莫京宇指出,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口,他们的引导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感知与热爱。家长可以通过“用生活体验代替说教、用真实经历唤醒内在力量、成为孩子热爱生活的榜样”这三个方面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杨柳表示,青少年时期本身就是探索和迷茫并存的阶段,家长应想办法将孩子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当作成长契机。当孩子说“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时,家长如果回应“你感到迷茫说明你想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是成熟的标志”,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杨柳建议,家长可以分享自己曾经的迷茫经历,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迷茫的经验和做法,并为孩子提供安全的试错空间,帮助孩子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家长反馈

对日常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大

活动引起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家长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家长张女士表示:“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孩子总觉得生活没意思,今天才明白原来是我们没有引导她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回去后我要跟孩子一起设计更多有意义的家庭活动。”

家长林先生说:“听了专家的分析,我意识到我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工作压力大,可能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我要做出改变,成为孩子积极生活的榜样。”

活动还在知东莞App进行全程直播,吸引了不少网友留言。

网友“温暖阳光”表示:“原来孩子的‘空心病’和我们大人的言行有这么大关系,从今天起要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网友“快乐爸爸”认为:“点亮生活的美好,首先需要我们父母自己先热爱生活,才能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

网友“姚女士”说:“允许孩子做他喜欢的事,不能控制欲太强,家长要相信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更自信。”

网友“云端漫步者”留言说:“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我们如何感知和珍惜每一个平凡的瞬间,这是我今天听讲座最大的收获。”

网友“houzi”说:“当一位好家长就像弹好一首曲子,得讲究技巧和情感共鸣。”

点击复制(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T5GO_59JTh9CTtBZ2Fd_g)可观看直播回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