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有一些人追求苗条的身材,
认为越瘦越美。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并非越痩就越健康,
身上有些部位有点“肉”才好。
身上这4个地方有点肉才好
我们的屁股可以说是身体的“超级发动机”,臀部的肌肉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力量支持,也是运动性能的保障,我们平时走路、站立、跳跃、打球等等都要靠它出力,臀部肌肉发达还能降低摔倒的风险。
除了肌肉外,美国糖尿病协会学术期刊《糖尿病护理》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臀部脂肪多是一种健康优势,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臀部脂肪与脂肪因子水平呈负相关,脂肪因子水平每减少1个标准,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16%。这是独属于臀部脂肪的优势,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都没有这种关联。
还有很多女生会为自己的大腿粗感到烦恼,实际上,腿上能囤脂肪,是健康的表现。《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臀部较大、大腿粗的人死亡风险较低。大腿围增加5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8%;臀围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0%。换句话说,大腿粗的人,长寿的可能性更大。
不仅如此,腿粗的人,血压更低,心脏病风险也更低。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内分泌联系》(Endocrine Connections)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与拥有细大腿的人群相比,拥有粗大腿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了近30%和50%。其中,女性大腿围小于50厘米,男性大腿围小于51厘米时,血压更容易升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的苏青教授表示,储存在腿部的脂肪可分泌大量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血压和血管机能,以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一定量的肌肉量对心血管代谢乃至生命活动的维持至关重要,腿部骨骼肌质量过少可能诱发或促进能量代谢异常。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常被大家嫌弃的小粗腿,其实也很冤枉。2022年《营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小腿更粗的人,骨骼直径及骨质密度都更大,而且小腿的肌肉可以维持人的平衡和协调性,大大降低了人跌倒和受伤的可能。小腿肌肉丰富,可以更好地预防血栓形成和静脉曲张。
还有一个地方,是大家挂在嘴边很难减的“小肚子”,实际上,腹部适当的脂肪储备,可以作为缓冲层,对外界冲击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保护腹腔内的器官免受伤害,还能分散身体重量对骨盆及脊柱的压力。另外,脂肪对维持内分泌稳定也有重要作用,雌激素的合成对脂肪有依赖性,其他类固醇激素的生成代谢也少不了它。
了解一下这几个重要数据
要提醒大家,上述提到的四个部位多攒点肉更健康,都需要建立在体重合理的前提下。BMI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小于18.5,为体重过轻;BMI在18.5—24.9,为正常体重;BMI在25.0—29.9,为超重。大家还可以对照下面这些具体的数据指标,测一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健康身材的标准。
#腰围
先来看腰围,中国男性正常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超过该范围就属于腹型肥胖,可能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相关。世卫组织推荐的腰围测量方法是:站立,双脚分开25—30厘米,将软尺经脐上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测量。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腰臀比
腰臀比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找到臀部最翘的位置,水平绕一圈测量,可以得到臀围数据,再由此计算腰臀比(计算方式是腰围÷臀围)。腰臀比高,说明腰粗、肚子上的赘肉多,亚洲男性腰臀比≥0.90,亚洲女性腰臀比≥0.85时,可作为腹型肥胖的标准。
#大腿围
用软尺在臀折线下方水平围上一圈,就是大腿围。大腿围的正常范围是46—60厘米,正常范围内大腿围越大,腿部肌肉越强壮。
#小腿围
小腿围又称腿肚围,是小腿肚最粗地方的水平周长。一般情况下,男人的小腿围<34厘米,女人的小腿围<33厘米时,就提示肌肉含量不足了。
保持健康身材试试这样做
任何年龄都应该把保持健康体重当作重要健康目标,我们应该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运动,增强身体功能,为健康助力。
#1.随时称体重
在家里准备一台电子秤(体重秤),养成定期称重的习惯,并计算自己的BMI体重指数,以了解自己的体重在什么范围。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2.保持饮食均衡
按照平衡膳食的模式准备自己和家人的食物,做到科学饮食。日常饮食要注意种类丰富、饮食有节,保持一日三餐规律。少吃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多饮水,控制每日总能量,吃新鲜食材,避免进食隔夜、久冻食材。
#3.坚持运动
缺乏运动可能会造成臀部以及下肢肌肉减少,甚至无法支撑臀部脂肪的重量。建议每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活动,弯弯腰、做些舒展拉伸动作。每周至少要有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
别太苛责自己的肉肉啦,
健康才是身体最好的形容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