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备耕好时节,徐闻县锦和镇那板村的良宇家庭农场120亩水田内,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插秧、无人机施肥喷药……各类农业“黑科技”轮番上阵,片刻之间,新绿铺满大地,奏响春耕序曲。这是3月25日徐闻县春耕生产现场会议观摩活动的生动一幕。
日前,徐闻县农业农村局贯彻省、市春耕生产现场会议精神,研判分析当前春耕形势,动员部署春耕备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农业农村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凝聚保障春耕生产的强大合力。
科技护航生产
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3月25日上午一早,阳光明媚,不少农民聚集在良宇家庭农场,锦和镇农业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苏亮早早就在现场布置生产工作,他说:“今天是锦和镇首次在田间运用自动插秧机耕种,良宇家庭农场于去年入选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名单,是锦和镇推广水稻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根据地,在这里开展农业生产会议观摩活动十分合适。”
此次活动在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和徐闻县锦和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举行,其中,平安产险湛江中心支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企业担当,积极响应政府助力春耕号召,发起助力徐闻春耕专项行动,捐赠了一批肥料、优质种子,并组织专业机械对那板村耕地提供犁田、挖土、插秧等机械化作业服务,为农户送去贴心服务和暖心保障,不仅以金融“活水”润泽春耕沃野,并且成功将新技术新农机推广到徐闻乡土。
春耕现场,彩旗飘扬。犁田机在那板村广阔的耕地上来回穿梭,一片片土地被翻新;另一边,插秧机高效地进行着插秧作业,精准地将秧苗植入泥土,行经之处绿意盎然,秧苗整整齐齐分布在田里,在这里,从机械插秧到飞防植保,全程科技护航。
锦和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苏顿介绍,良宇家庭农场是锦和镇种植户承包了120亩地的水稻种植地,如今已是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该农田以“水稻—水稻—玉米”的模式,一年可种植三造作物。
作为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近年来良宇家庭农场一直作为水稻品种推广的试验田,种植了南晶香占、黄广香占、青香优19香和南红3号等主导品种。春耕生产会上种的是黄广香占,该品种水稻抗倒力强,丰产性突出,千粒重25.3—25.9克,平均亩产557公斤。
“以往锦和镇农民都是用牛进行耕地,并且自己插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昂。”苏亮介绍,如果是传统的人工插秧,每个人每天需要花费250元,加上育苗成本约300元,一般一天只能种0.3亩到0.4亩地。如果用机械化插秧设备,每亩育秧和插秧的成本仅180元左右,节省约120元,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农机推广火热
推动自动化农业生产
“这个机器一亩地需要耕种多长时间?”“成本是多少?”春耕现场,观摩的村民群众议论纷纷,对机械化种植很有兴趣,纷纷向县农业农村局及镇干部咨询农机的信息。
“这次春耕生产会不仅是为了备耕,更是一次农机的推广会,现场让广大村民切实感受插秧机的作业能力,让他们心里对价格和效率有更深入的了解。”苏顿说,此次机械化种植装备齐上阵,让农民们大开眼界,大家都十分认可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苏顿介绍,作为锦和镇春耕示范田,良宇家庭农场积极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创造了田间种植、施肥、管理等不同工种岗位,实现村民当地就业。目前,良宇家庭农场从水稻种植到收割,几乎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此次插秧机的应用将为他们进一步补齐这一拼图。
这边插秧机作业正火热,那边无人机成了喷洒农药的“新选手”。湛江徐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林坚仅在手机上轻点几下,一架巨大的农用无人机便腾空而起,飞掠田地上空喷洒药物。据介绍,插秧后进行喷药操作是为了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村民们看着无人机一来一回,一分钟就可以飞完一亩地。
何林坚是较早一批将植保、农用无人机推广到粤西地区的人,从2017年起他便在徐闻推广植保无人机。“相比于粤西其他地方,徐闻的无人机推广要更早,农民的接受度也很高。2018年,我就已经带领许多个体户到田间为农民提供服务。”何林坚说,农业无人机每年都在更新换代,此次徐闻春耕生产会他带来了新的农用无人机,为的是让农民们了解新的技术和设备。
何林坚说,以前操作无人机还会有很多人围观,现在围观的人越来越少,说明人们的接受度在变高,无人机越来越普及。每年该公司在徐闻各个农场都有几万亩的作业量,目前徐闻用于农业生产作业的无人机就有200多架。
农用无人机服务对于徐闻农业的技术发展不仅是提高效率那么简单。以徐闻为例,水稻并不是主要作物,玉米、辣椒、菠萝等作物相对于水稻而言,喷洒农药更加复杂。何林坚介绍,以往种植户在玉米扬花期进行施肥喷药都十分痛苦,因花粉过敏或因农药中毒的情况比比皆是。诸如辣椒、蓟马等作物的虫害,人工进行药物干预比较困难,药还没喷出去虫子就跑了,而无人机可以规避以上的风险,并有效解决病虫害。
徐闻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协调农机跨区作业,推进机耕、机播、机插等社会化服务,加快适用农机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先进的农机合作社为基础,培育更多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抓好粮食生产
“抓两头促中间”助推单产提升
当前,徐闻全县备耕热,徐闻县各乡镇(街道)、部门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提早安排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3月31日下午,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徐闻县2025年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县春耕生产等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工作。
徐闻县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抓住春耕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要在垦造水田等新增耕地较多的地方挖潜扩面,扩大粮食生产。要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作用,提供农资采购、代耕代种等专业化服务。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扶持政策,协调加大支持力度,搞好政策解读宣传,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要集中力量提升粮食单产。要在平衡增产上发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发力,在重点项目上发力。“去年我们实现全年粮食单产345公斤/亩,比前年增加8公斤/亩,同比增长2.32%,今年要再接再厉,力争再创新高。”徐闻县有关负责人说,今年要“抓两头,促中间”助推单产提升。“抓两头”就是要抓好头部高产示范田,继续保持高产;抓好中低产田、垦造水田等尾部,奋力提升单产。“促中间”就是对普通田块在关键环节上,采取“一喷多促”等措施,促进整体单产提升。
同时,加快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要深入开展农田沟渠修复和平原涝区治理行动,助力春耕生产,高质高效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做好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
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设施条件、提升规范发展水平;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将一定比例的小农户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大面积单产提升、耕地轮作等项目的实施主体或补助对象,把小农户引上现代化大农业的“快车”。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落实。近年极端天气多发,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增加。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旱涝、台风等灾害防御,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作物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除此之外,全县有关部门应密切协作,形成保障春耕生产的强大合力。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农业农村、水利、供销、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合力推进。金融、保险、信贷担保机构要在资金支持、保险兜底、担保费补助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记者 陈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