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北江大堤,夕阳将江水染成金色。蓝天之上,鲸鱼、金鱼、章鱼等数个色彩斑斓的水族风筝正随风“遨游”,天空变成一片海洋,唯美得宛如童话。
操纵这些巨型风筝的,是三水西南人陈其森——三水风筝俱乐部的发起人。近月来,他在三水北江大堤(新华路-江边仓段)(下称“北江大堤”)放风筝的场景被网友频频发上网,让本因电影《热辣滚烫》拍摄地已火了一遍的北江大堤,再收获一波人气。
本以爱好为乐的陈其森,却意外编织出一段人与城市共舞的风景线。
近日,北江大堤风筝成为社媒上不少市民分享的热点。
近日,北江大堤风筝成为社媒上不少市民分享的热点。
北江上空的治愈之景
4月3日14时许,北江大堤吹起了舒爽的东北风。陈其森熟练地把车上将近100斤重的风筝装备搬到露营车上,再拉到堤围。
经过前两天的“倒春寒”,今日的北江大堤风向风力正好,适合放他最心爱的远古三叶虫。这是一只28米长24斤重的软体风筝,抗乱风性能较好,在微风环境下就能飞起来。
地面扎钉定锚点、放主线、领航风筝升空、放副线……陈其森熟练地在繁杂的主副线间精准切换,不一会儿,一串灌满风的大风筝就成了北江大堤上的亮丽风景线。
天空变海洋,游弋着多种“海洋生物”。
天空变海洋,游弋着多种“海洋生物”。
细看之下,打头阵的是一条橙色的金鱼风筝,依次往下便是五彩斑斓的章鱼风筝、触须众多的远古三叶虫风筝,隔壁还放着一串粉色金鱼。夕阳西下,远方江水浮光跃金,近处蓝天化作海洋,游弋着多种“海洋生物”,这方美景宛如微缩版的宫崎骏动画。
夕阳西下,远方江水浮光跃金,近处蓝天化作海洋。
夕阳西下,远方江水浮光跃金,近处蓝天化作海洋。
这份美景也治愈了众多网友。近月来,越来越多网友自发在社媒上分享北江大堤的治愈系风景。
在“小红书”搜索“三水基围风筝”,有近200篇笔记;在抖音搜“三水北江大堤”话题,播放量也达1200万次。
其中,网友“啊晴啊晴”随手拍分享的视频里,留言就有近1000条。“什么地方呀好好看”“三水有自己的风筝节”“这里的晚霞很出片”……网友评论赞美不绝,大多都集中在问放风筝的时间和地址。
而陈其森总是活跃在各大平台,不厌其烦地在每个分享风筝美景的网友账号下回复:“风筝放飞由佛山风筝俱乐部自发组织。”“大家可以搜佛山三水电影《热辣滚烫》的拍摄地。”



他把三水的天空变海洋!
北江大堤的“出圈”密码
其实,意外推动北江大堤再次火爆,这是陈其森没有预料到的。他从2024年开始,就已经常在北江大堤放这种中型的软体风筝,多的时候“一个月30天放足20日。”
最近的这波网络流量,在他看来,既是厚积薄发,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叠加的结果。
所谓天时,是风筝放飞所需的天气、风力、风向等因素。在这方面,海边城市的风力资源更充足,空间更开阔,更适合放飞更大型、难度更高的风筝,吸引更多风筝爱好者前往。像山东潍坊,广东省内的珠海、阳江,在圈内都相对出名。
相对而言,这次三水风筝出圈更依赖“地利”:西江、北江穿城而过,佛山水网纵横,造就了丰富的岸线资源。当中不乏可转化为网红场景的文旅空间,而场景式营销也特别契合当下社交传播的特点。
以北江大堤三水段为例,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因为颜值出圈:“北江之恋”黄塘“一棵树”已经是“老网红”;每到夏天堤围绿草繁茂时,北江大堤“宫崎骏的夏天”场景总会在社媒上刷屏,吸引不少市民特来打卡。
北江大堤因其生态环境优美,受到网友欢迎。
北江大堤因其生态环境优美,受到网友欢迎。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南人,陈其森早已习惯北江大堤上游玩消闲的人群。在他看来,这里的江风舒服,江景开阔,虽然场地不够海边沙滩大,但放中型风筝也绰绰有余了。“基本上只要不吹北风,都可以飞起来。”
不仅是北江大堤,禅城的青年公园、顺德的百里芳华公园等岸线,都成了佛山风筝爱好者最喜欢的放飞点。陈其森加入的佛山风筝俱乐部,爱好者就经常在这些地方放风筝。
不过对比下来,陈其森更喜欢在北江大堤放风筝。“虽然飞得没有海边高,但正由于飞得近,可以与周边景色相互衬托,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
陈其森分析,抱着期望来看风筝的人,都渴望一份如风筝般的自由。“现在的人班味很重,希望他们在这里找到治愈的感觉。”
放风筝的人
在天气好、工作又不特别忙的时候,陈其森会从下午两三点就来到北江大堤,一直放风筝到晚上六七点。
江风拂面,看着自己最喜爱的风筝随风飘扬,而散步的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是陈其森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风吹日晒之中,他的皮肤早已黝黑。
陈其森与风筝的结缘始于2023年。当时,他与4岁女儿在三水森林公园的户外露营,看着别人都在放风筝,他们也跟着买了一只小风筝玩。此后陈其森对放风筝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一次,他在网上见到别人放的巨大软体风筝,宛如神话生物掠过天际,这激发了他要放更大更好看的风筝的兴致。
远古三叶虫是陈其森买的第一只软体风筝,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在风中展开后触须众多,整体身长达28米,落地时则像一片温柔的海浪。“第一次放软体风筝就是在北江大堤,当时很多人围观,而我第一次就放飞成功!”说话间,他娴熟地收放线,根据风向调整风筝位置。
陈其森介绍,区别于放小型风筝,动辄十多米长的软体风筝难度不在“放”,而在“收”。
市民普遍喜爱的“鲸鱼”风筝,身长17米长、重16斤,把它飞起来只需要不到5分钟,可回收时却真的像拖一条搁浅的鲸鱼。回收一串4-5只的软体风筝,陈其森每次都至少要花上一个小时——这是一个矛盾,要想效果好看,必须放出尽可能多的风筝,但风筝回收与装卸却也考验着体力与时间。
不过陈其森仍然乐此不疲。“就像有些人喜欢汽车、钓鱼,而我的爱好刚好是放风筝。”随着北江大堤的风筝越来越出圈,他也有了更强的成就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的风筝。”
陈其森的“装备库”已经有了20多只软体风筝,造型以水族动物为主。
陈其森的“装备库”已经有了20多只软体风筝,造型以水族动物为主。
现在,陈其森的“装备库”已经有了20多只软体风筝,造型以水族动物为主,章鱼、鲸鱼、金鱼……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贵的有四五千元一只,便宜的也有几百元一只。虽然经济收入上只是“为爱发电”,不过他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风筝爱好者一起到三水放风筝,共同描绘出北江大堤更美的天际线。
“北江大堤越来越受欢迎了。”在陈其森的直播间,当网友再一次问他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耐心回答:可以搜“三水江边仓”或者《热辣滚烫》拍摄点。三水还可以吃河鲜、长寿醋。
暮色渐深,陈其森开始收线,天上的“水族馆”要关门了。网友还在追问:明天会不会放?周末会不会放?
——“只要风力风向合适,都会继续放。”
采写:南方+记者 吴碧霞
图片/视频:杨立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