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江门“音乐党课”何以在全国分享

作者 张婧媛 2025-10-30 18:46

“百千万双手,种下一棵树,春风吹绿枝头,开满了幸福……”10月30日,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分会场活动上,江门市“音乐党课”宣讲师陈晚翠用婉转动听的歌声带来了一场特别分享。江门“音乐党课”作为“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典型实践,陈晚翠将其做法向全国介绍。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分会场活动上,江门市“音乐党课”宣讲师陈晚翠作分享。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分会场活动上,江门市“音乐党课”宣讲师陈晚翠作分享。

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上,江门塘口墟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为广东唯一入选案例;江门面孔也频频亮相,三位江门代表就音乐党课、传承农村文化、青年入乡等话题分别作了分享交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信息碎片化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关键在于引发共情。

江门市委宣传部创新打造的“音乐党课”品牌,突破了传统宣讲模式,综合运用歌唱、朗诵、表演等手段,将“党史+理论、诗诵+表演、红歌+点歌”等融于一体,让理论宣讲更加鲜活灵动,以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打开受众的“通感入口”,深受各年龄段群众喜爱。

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

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

形式上的大胆创新,是“音乐党课”吸引人气的秘诀。江门创新运用艺术的形式讲理论,开发了《建党百年·唱响经典》《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课程,创作了《岭南文明乡风颂》《广东这五年》等快板歌谣;设置了党史阐释、诗词鉴赏、故事演绎、歌曲教唱等环节,引导群众大胆上台讲、上台唱、上台演。

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群体,“音乐党课”实行分众化课程设置。比如结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设置“刑场上的婚礼”“英雄杨开慧”等包含革命爱情元素的课程,“六一”儿童节则安排“闪闪红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少儿主题“音乐党课”。在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等线上平台,“音乐党课”实现一地授课,多地共享。

“音乐党课”既是一场文艺展演,也是一堂思政课,让理论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不再是“我希望你来”,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吸引着群众自觉前来。

自江门“音乐党课”自推出以来,已累计开课80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超500万人次,生动诠释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效,成为江门推动理论传播的一张闪亮名片。

江门市文联举办“兴侨都文化 育时代新风”全新传艺艺术课堂——音乐微党课。

江门市文联举办“兴侨都文化 育时代新风”全新传艺艺术课堂——音乐微党课。

如今,警察宋可佳用歌曲《旗杆》演绎忠诚担当,银行职员梁慕娟从“扁担银行”讲金融初心,古琴传承人黄俊堂用千年琴声诠释革命者的高洁情操……100多名不同行业的讲师们,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特长,将“音乐党课”唱响侨乡大地。

“实践中我们感到,音乐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打开人的心扉、激发人的共鸣。”陈晚翠表示。

随着模式成熟和影响力扩大,江门“音乐党课”开始着眼于长远,聚焦做强品牌,推动其从“浅地试水”向“全面深化”发展——

新会区实施“一镇一特色”举措,让各镇(街)创作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党课,组织50多名党员文艺家组建“葵乡红声志愿服务队”开展巡回宣讲,打造文化+理论的“百家宴”;台山市建强“侨味宣讲”队伍,打造面向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港澳青年、“侨二代”“侨三代”的独特宣讲品牌;开平市将原“碉楼下的党课”升级为“碉楼下的艺术党课”项目,以“走出碉楼”实现“六进”和网络传播,收获逾15万点击量,两地做法均入选2024年《广东省宣讲工作优秀案例汇编》。

品牌的深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在中宣部主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论坛上,《广东江门:音乐党课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15个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之列。

采写:南方+记者 张婧媛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